6月12日,武漢石化22套生產裝置全部停工交付檢修,期間未接到一起異味擾民投訴,1300余臺塔器打開后,未見明顯油污。同時,多回收物料90余噸。
“氣不上天,油不落地”,這一度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停工目標,為保護環境,今年武漢石化將這條看似很難完成的指標納入停工考核。為此,停工前,武漢石化有關部門和裝置生產技術人員反復討論修改停工方案,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
為做到“氣不上天”,無異味擾民,武漢石化針對塔器含硫介質的多少,分別采取化學清洗和密閉吹掃的不同對策。
“過去停工我們也做化學清洗,但由于方案不完善,污水漫溢。這次我們和清洗反復比選了4套方案,清洗一次成功,裝置現場既沒有異味也沒有污水。”聯合二車間副主任黃勝濤說。
“過去我們受條件限制,無法做到大面積密閉吹掃。今年,我們分別采取借用或增加流程等手段,實現了所有應密閉吹掃的裝置全部密閉吹掃”。武漢石化安全環保處負責人劉學東說。
將裝置退出的物料放火炬燃燒是過去停工的常規做法,這種做法可加快停工進度,但會增加加工損失并污染大氣(在國家規定排放范圍內)。此次停工,武漢石化各裝置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杜絕了將退出的物料放火炬燃燒,因此多回收物料90余噸,減少加工損失40余萬元,避免了污染大氣。
為做到“油不落地”,武漢石化除對所有排凝點增設軟管和污油回收桶回收污油外,還對重要排凝點的排凝液進行不間斷采樣分析,直至樣品合格,塔器管線內物料退,才交付檢修,既避免了大量含油污水沖擊污水處理場,又避免了污染裝置現場環境。
“我參加了十余次武漢石化的裝置檢修,這次是裝置交的最干凈的一次。”武漢檢安石化工程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