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事故之后,核電安全性大舉超越經濟性,成為核電站選用技術路徑的最核心要素。
在此之前,中國核電界的技術路線之爭是在三代核電技術與二代改進型核電技術之間。今天,這場爭論則正在走向不同的三代核電技術之間。
中核集團的ACP1000和中廣核集團的ACPR1000三代核電技術近日高調亮相,雖然兩者都還處在整體設計階段,但其欲與國家核電公司的CAP1400技術一爭高下的勢頭已初現端倪。
中核福建試水ACP1000
4月3日,中核集團總經理孫勤來到中核集團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的展區,當他發現中核集團并未展示出ACP1000電站模型時,馬上要求負責布展的人員將模型搬到現場。
此時,中核集團展區的大屏幕上正在滾動播放ACP1000核電技術的介紹。這項在CP1000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三代核電技術,是中核集團目前研發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俞培根表示,ACP1000考慮了福島核事故的最新經驗反饋,滿足最新和安全法規要求,符合三代核電技術的安全和技術經濟指標,絕大多數設備材料與現有二代加項目形成的國產化能力相兼容。目前已經完成頂層設計,轉入整體設計和研發階段。
俞培根透露,按照中核集團的計劃,ACP1000的首臺機組將在2013年底開工,選址在福建福清核電站,作為該核電站的5號機組。
“我們采用的都是國內的成熟技術,現在有爭議的、國內沒有使用經驗的技術都不采用。”了解ACP1000設計的中核集團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對《中國聯合商報》說,“我們借鑒了AP1000的技術,但不采用屏蔽泵和爆破閥,而是用已經國產化的二代改進型的設備,所以成本肯定要低得多。”
除了ACP1000,中核集團還在醞釀盡快上馬其同為三代核電技術的小型反應堆ACP100。這種單機容量10萬千瓦的核電技術被中核集團寄予厚望,其機組建在地下,可以發電、供汽、供暖、海水淡化,適用性更廣。
為此,中核集團與國電集團共同出資成立了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其開發推廣、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該公司人士對《中國聯合商報》稱,中核集團計劃在2013年底開工建設首臺ACP100,廠址選在福建莆田。
中廣核續寫二代改進型ACPR1000
與中核集團瞄準三代核電技術不同,中廣核集團在研發自己的三代核電技術的同時,并沒有放棄對二代核電技術的改進。
在福島核電事故之后,中國政府明確未來國內核電建設將采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嚴格的安全標準”,這意味著中廣核集團主要采用的二代改進型核電技術未來發展空間大幅縮水。
但與此同時,AP1000作為三代核電技術,其能否在恢復核電審批后立即批量化建設仍有爭議,國內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也還未完成整體設計,這樣我國核電建設將可能出現一個三代核電技術的“空窗期”,而這也是二代改進型核電技術絕境逢生的唯一機會。
中廣核集團是在其具有自主品牌的CPR1000+核電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研發ACPR1000-P技術。中廣核集團副總經理張煒清表示,該技術具有一定三代核電技術特征,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考慮了抗震、失電、水淹、海嘯等超設計基準事件。
中廣核集團寄望于在中國進入批量建設三代核電機組之前,建設一些ACPR1000-P機組。這樣的想法也獲得了同樣手中握有大量廠址資源的中核集團和中電投集團的支持。
“我們和中核集團、中電投集團聯合向國家申請繼續采用這樣的技術,小批量建設。”張煒清說,“而且是在已經建設二代改進型機組的廠址上建設。”
在三代核電技術上,中廣核集團的ACPR1000則與中核集團的ACP1000有很多相似之處:雙層安全殼、提高電站抗震能力、防止氫爆、單堆布置等。
資料顯示,中廣核集團計劃于2013年全面完成ACPR1000研發工作,具備實施首堆建設條件。
國家核電低調預研CAP1400
雖然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同時追趕三代核電技術,但AP1000在技術創新性和先進性上的優勢,仍然是國家核電重要的競爭力。
由于AP1000在材料、設備、信息化系統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其引進消化吸收不僅僅使我國核電技術升級,而且對提高我國工業基礎的整體水平具有推動作用。這就使得國家核電肩負統一核電技術路線、提升核電產業技術實力的雙重使命。
國家核電副總經理時家林表示,中國在引進AP1000核電技術后,充分吸取依托項目的經驗和福島事故的經驗反饋,國家核電聯合中外有關方面,自主開展了符合中國國情的CAP1000的標準設計,正在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AP1400的設計和CAP1700。
按照國家核電的計劃,CAP1400將在今年5月提交國家能源局評審,并開始施工圖設計。
“與AP1000相比,CAP1400不是簡單放大,主設備、輔助設備以及關鍵設備都進行了創新設計。”時家林說,“示范工程將在2013年開工建設,2017年并網發電。”據悉,CAP1400示范工程選址山東榮成。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如果沒有中國政府高層的強勢干預,中國核電行業將出現三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并存的局面。
而在中國未來核電政策走向尚不清晰的情況下,三種技術碰面的時間已經鎖定在2013年。
在線交流: 121552308
302817315
Copyright © 2003-2025 nhcls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9064054號-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