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四川石化了解到,公司一季度出口保稅航煤13.5萬噸,同比增長24.8%,再創同期歷史新高。
近年來,四川石化推動煉油產品結構調整,深耕國際航空運輸細分市場,保稅航煤業務5年間增長率達700%。這不僅為中國石油保稅航煤整體份額貢獻了近四成,更為我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注入澎湃的能源動力。
錨定時代坐標 為新經濟備好“能源糧”
3月31日,在四川成都,美國網紅博主“iShowSpeed”體驗熊貓、火鍋等中國文化的直播吸引超600萬網友在線觀看。隨著我國過境免簽政策全面放寬優化,“China Travel”的熱潮席卷全球。
據四川日報報道,作為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口岸,成都國際航空樞紐2024年出入境人員激增至570萬人次,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18.5%,四川省成都市逐步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躋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強。
新經濟潛力顯現,能源消費市場再添“增量”。在四川石化生產經營管理例會上,四川石化公司負責人指出,隨著我國堅定不移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航煤市場大有可為,煉化企業要充分優化產品結構,擴大航煤產品規模。
近年來,四川石化將企業轉型方向與經濟社會需求深度契合,堅定實施“航煤戰略”,為國際門戶航空樞紐提供能源保障。
保稅航煤作為國際航班用油的主要形式之一,需要煉化企業通過來料加工方式進口原油產出航煤,再出口至國內保稅機場。2019年,四川石化成為中國石油首批打通保稅航煤出口業務的煉化企業之一。自此,公司深耕保稅航煤細分產品市場,保障了省內90%以上保稅航煤需求,今年年初以來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
如今,在雙流、天府這兩座4F級國際機場,一批批海外游客紛至沓來,一件件“新國貨”暢銷世界,四川石化正用“能源引擎”勾勒出一條條“空中蜀道”,讓“內外循環”不斷迸發新活力。
聚焦內核升級 以過硬品質打造“金字招牌”
4月7日,在四川石化航煤管輸首站,操作人員周大勇通過電話與50公里外的中國航油末站溝通:“現場流程已核對無誤,按本次計劃量送油。”隨著機泵轉動、閥門開啟,本月首批1.1萬噸保稅航煤通過長輸管線,以超過200立方米/小時的流速直奔天府國際機場保稅油庫。
資料顯示,以加工貿易形式出口保稅航煤具備綜合成本低、業務穩定性高等優勢,但由于復雜的業務流程,市場具有較高的準入門檻。如何精準施策,將準入門檻轉變為企業的“護城河”?
四川石化是首個以全程管輸的形式打通保稅航煤流程的煉化企業。公司通過“管線+鐵路+公路”全方位物流系統的構建,緊密串聯市場終端,在質量把控、效率提升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能源動脈”自此暢通。
四川石化加強溝通協作,與國際事業公司、中國航油等伙伴單位建立起常態化溝通機制,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在面臨周期性供需變化時,及時響應雙方計劃需求,實現資源合理調配。
除此以外,公司嚴把分析質量關,以穩定可靠的航煤產品質量,贏取用戶信賴。
今年1月,在中國航油與中國國產航空油料鑒定委員會、國家石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共同組織開展的中國航油2024年度實驗室能力驗證(CNAF2024PT01)活動中,四川石化分析測試中心從全國189家實驗室中脫穎而出,被評定為“優秀單位”。
公司分析測試中心連年取得荷蘭IIS組織實施的航煤能力驗證“優異”的評定,航煤檢測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爭取國際航空公司認可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長期主義 書寫轉型升級新篇章
轉型發展道路并非總是坦途——一段時期內,行業不確定性增加,市場增長停滯。四川石化在保稅航煤業務開通初期,省內市場份額僅有15%,風險抵御能力低,隨時面臨跌價風險。
逆風執炬,考驗的是企業穩中求進的戰略定力。“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短暫的低谷正是布局的良機!”在方向抉擇的十字路口,四川石化領導班子的表態擲地有聲。
公司堅持以長期主義創造價值,與伙伴單位合作突圍,以生產基地為支點,構建涵蓋產業鏈各環節的航煤產業共同體,強化溝通協調與庫存經營,加大區域內用戶的需求保障力度,最終實現市場份額逆勢躍升。
主動作為的企業,會贏來更多支持。“我們將通過提高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全力幫助企業穩預期、拓市場、提信心,為企業外貿業務高質量發展添能賦力。”3月3日,在四川石化與成都海關、天府新區海關的座談會上,成都海關稽查處有關負責人的表態,引得參會人員頻頻點頭。
2024年9月,在成都海關的支持下,四川石化作為首批改革試點單位,保稅航煤出口的檢驗監管模式由“批批檢驗”調整為“批次檢驗”,公司保稅航煤的出口通關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正是企業與用戶共克時艱,贏得了合作單位的信任,也迎來了后續業務的順利開展。”四川石化計劃經營部高級主管劉宏玉說。
當前,煉化行業轉型發展的新篇章正在書寫,而四川石化正以充沛的能源動力,支撐川渝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為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