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1日,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廠采油三隊日產液6935.9噸,日產油1916噸,完成全年產量的61.91%,清潔生產示范效應顯現,效果良好,為采油廠產量目標的圓滿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采油三隊成立于2001年4月,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輪臺縣以南八十公里處。油區地處大漠戈壁深處,為胡楊紅柳生態薄弱地區,周邊有維吾爾、回族等少數民族,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大半年時間為風沙天氣,夏季最高氣溫達攝氏四十多度,寒冬時氣溫降到零下二十多度,發生原油刺漏等問題后果嚴重,處理困難。周邊環境決定了推行清潔生產的必要性。
在“敢為人先、創新不止”塔河精神的感召下,采油三隊團結一致,攻堅克難,“一根針”崗位文化貫穿工作地始末,并形成了“深、細、精、專、鉆”的精細化管理特色。目前管理著13個油藏經營單元,7座計轉站(集氣站),14個單井流程,307口油水井。油藏類型復雜多樣(底水砂巖油藏、弱能量油藏、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凝析氣藏)、管理區域點多面廣。油藏類型復雜和區域特點決定了推行清潔生產的必要性。
清潔生產是一個動態的、相對的概念,是一個連續的、持久的過程,我隊堅持環保與效益兼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積極開展綠色生產創建活動,牢固樹立清潔生產意識。清潔生產的核心是“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
“1233”清潔生產思路即圍繞一個中心,營造綠色油田;強化兩項工作,培養清潔意識和提高清潔技能;推行三項舉措,組織保障、 制度建設和檢查考核;主抓三項工程,降三倒、滅火炬和技術創新。
清潔生產首先要打牢責任基礎。領導組織建設,班子分工明確,隊長負責指導協調清潔生產的全面工作,指導員負責清潔生產意識的宣貫工作,副隊長負責方案產生、篩選、評估和推薦;分解考核指標,責任落實班組。其次貫穿生產全過程,以生產過程為中心,設備、 技術工藝、過程控制、管理、員工、原輔材料和能源形成合力,產出高質量綠色產品;從源頭削減進入控制過程,最終實現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最后讓員工明白開展清潔生產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控制環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減輕末端治理負擔的有效措施和提升采油隊管理的重要舉措。
該隊還積極建設集中摻稀,節約管理成本:針對YQ5-4、YQ5-3、YQ3-2摻稀井采用了集中摻稀方式減少了倒油費用和人工成本。通過集中摻稀日節省公里數14公里,日節約倒油費用700元,累計節約費用8.54萬元,累計節約人工費用9.83萬元,共節約費用18.37萬元。YQ3井日產液18.2t,含水99.8%,高含水關井,關井后YQ區塊目前日倒油減少75t,日倒油費用減少1468元,人工成本減少1100元,共計日減少費用2568元,預計全年減少費用43.15萬元。
該隊油井回壓高,光桿滯后現場頻發。取油樣化驗分析為原油乳化,粘度溫敏性強,加破乳劑500ppm,FJY-4型破乳劑破乳效果好,F場加藥FJY-4型,基本維持生產。存在問題套壓高,破乳劑難以到達井底,需日加破乳劑120L,但光桿滯后現場偶有發生。引進內地泵車加注方式,每12天注入油套環空16%濃度FJY-4型破乳劑1.2m3。油井生產完全正常,該技術在TK103、AT1-14H等5口井推廣,均取得較好效果,年節約藥品成本140多萬元。
轉變觀念,更新認識是開展清潔生產的前提。全員行動,實事求是是開展清潔生產工作的關鍵。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提高人員素質是保證節能、降耗、減污、增效是清潔生產的核心。增強全體干部職工的環保和清潔生產意識。健全各項保障體系,制定清潔生產總體發展規劃,謀劃長遠發展和整體環境有效機制。繼續以合理化建議、創新創效活動為載體,健全清潔生產科研成果和管理成果的獎勵制度。持續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節能降耗,立足于無費和低費經濟建設大框架,為西北油田分公司早日實現千萬噸級綠色大油田的可持續發展前景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