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轉窯烘窯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①檢查整個燒成系統,確認所有設備完全具備連續生產條件。回轉窯要分別進行輔助傳動和主傳動試運轉(此時窯速不應過快以免損壞窯襯),確認點火后不會因設備故障而停窯。
②預熱器、分解爐、回轉窯內進行全面檢查,窯內耐火磚要挨圈檢查重新揳緊,不能出現新的松動,排除雜物。打開三次風管閥門,將預熱器下料管中所有排灰閥全部打開,并用鐵絲固定處于常開狀態。
③確認系統內測溫、測壓儀表正常工作。
④打開1#旋風筒上升管道的大氣排放口或1#筒人孔門,作為烘干廢氣排出口,并關閉高溫風機入口閥門和其他旋風筒人孔門,將高溫風機進口冷風打開。
⑤將氣力提升泵提升管與預熱器系統斷開,以免潮濕煙氣倒灌入氣力提升泵,冷凝水將泵底帆布層弄潮濕,影響生料輸送;或關閉喂料高效提升機出口的所有閥門。
⑥窯頭煤粉倉內應準備足量的煤粉,煤質(水分、細度、熱值等)應符合回轉窯煅燒要求,煤磨亦應處在隨時可啟動狀態,以保證煤粉的連續供應。
⑦烘窯時打開冷卻機檢修門作為烘干時燃燒氣體的入口,噴煤管及系統要保證管道通暢,密封良好,調節靈活。
⑧檢查做好預熱器的各處密封工作,找好窯筒體的彎曲點,并定好筒體初始位置,做好記錄。
⑨組織人員運木柴至窯內規定堆放位置,準備好柴油、棉紗,堆放木柴。點火烘窯過程中,要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注意安全防護工作。
二、回轉窯烘窯方法有幾種
烘窯方法一般有兩種:
①干法預熱器型窯,烘窯時間為3d,回轉窯烘窯過程是由窯尾到窯頭分段進行。第一堆火點在窯尾擋料圈處,主要烘預熱器;第二堆火點在窯中間,烘窯的后部耐火磚;第三堆火點在冷卻帶處,烘窯的前半部耐火磚。
②濕法窯烘窯時間為8~16h,采用直接點火噴煤粉的方法,主要是把窯內耐火磚烘干。烘窯時,仍然是由低到高,逐步升溫,嚴格防止窯尾溫度升得太快。溫度高,一般不開排風機,用煤愈少愈好,以不滅火為原則。前8h尾溫控制在150℃以下。烘窯過程中尾溫不能超過200℃。為增大阻力,防止窯筒體變形,耐火磚均勻受熱,把窯烘好,在窯內溫度允許轉窯時,可使窯慢轉。
三、回轉窯如何進行烘窯操作
①放置木柴的方法:準備好木柴(1000t/d預分解窯大約需要50t),先在距窯尾2m處呈“井”字形堆放木柴,高度為窯內有效內徑的2/3,點火后陸續增加木柴至窯尾混合室溫度升至200℃。根據烘窯方案中對升溫速率及時間的要求(參考表2.2),木柴每隔5m左右向窯頭逐步堆放。每燃完一堆,再燃下一堆,一堆燒完轉窯約1/4轉。當木柴堆至窯口處時,可以從窯門罩處不斷地補充木柴,這時回轉窯要每隔30min轉1/4圈,待條件成熟后,改用煤粉烘窯。在轉換用煤粉烘窯后,回轉窯要保持在低速下連續運轉。同時要注意:如果煤粉的火焰不能保持穩定,也可先間斷轉窯,但窯筒體在一個位置上的停留時間不能過長。
②進入煤粉烘窯階段可以小開度地打開高溫風機和電收塵器后排風機的進口風門,此時,1#筒人孔門則應關閉。同時通知生料磨關閉廢氣熱風管道進口兩路閘板,并通知窯尾電收塵崗位做好相應準備工作。
③煤粉烘窯操作中注意采用長火焰穩定燃燒,切忌短火焰急燒造成局部過熱現象。
④用木柴烘烤時,可通過調節1#人孔門開度大小來調節窯內通風量及木柴的燃燒速度。
⑤用煤烘窯時,可接上氣力提升泵出料管與預熱器的連接管。在氣力提升泵內設置接水裝置并安排專人觀察記錄。
⑥烘烤中,可通過窯內耐火磚面溫度及窯內水氣濃度大小來判斷烘烤狀況的進展。
四、回轉窯臨時停車后烘窯應注意什么
烘窯是臨時停窯時間較長,使窯內不滅火的一種措施。烘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烘窯前應先翻窯,將紅熱的熟料翻在上面,以保證入窯煤粉的燃燒。
②適當開啟排風閘板,防止火焰伸不進去。
③開始投煤時宜少,防止燃燒過激、放炮、回火,造成窯皮脫落。
④烘窯中控制煤量。保證燃燒完全,不冒黑煙。
⑤尾溫控制不能高于正常溫度。烘窯時,最好用輔助馬達翻窯。
⑥當窯內溫度燒起來后,停止烘窯。
五、回轉窯烘窯一般需要多少柴和煤
新投產的回轉窯,因窯型不同,大小不一,烘窯時間長短也不一,用的燃料也不相同。一般的原則是:窯愈長愈大,烘窯時間愈長,用燃料愈多,否則相反。干法帶預熱器的窯型比濕法窯烘窯時間要長,用燃料也比濕法窯多。
例如:矱4.4/4.0m×60m立筒預熱器窯,烘窯時間一般為3d,需煤塊或木柴為25~30t。如烘窯時用煤塊,另需備木柴3~5t,廢油30~80kg。矱2.5m×40m立筒預熱器窯,烘窯需煤塊或木柴15~20t。如烘窯用煤塊,另需備木柴2~3t,廢油30~50kg。濕法窯烘窯時間一般為8~16h,煤粉直接噴入進行烘烤,只需備木柴2~3t,廢油10~20kg,以能點著火為原則。立筒預熱器窯烘窯時間之所以比中空窯時間長,是因為預熱器筒內部澆筑混凝土和鑲砌有襯料,含水分大,必須增加烘窯時間,才能保證水分逐漸蒸發。
六、回轉窯烘窯時應注意什么
①在回轉窯烘窯過程中,對尾溫、旋風筒出口溫度應做詳細記錄。如果儀表失靈,應派專人測溫。
②點火后必須控制溫度逐漸升高,不可操之過急,升溫過快。
③烘窯中每隔1~2h轉窯一次(約轉窯1/3轉),尤其矱2.5m×40m的立筒預熱器窯,筒體剛性差,受熱后容易變形,最好每小時轉1/3轉,以保證窯體不變形為原則。
④烘窯過程中,冷凝水多,不少機械內部會進水,冬季則結冰,因此,卸灰閥、氣力提升泵、人孔門等處都應打開,把水接出,待不流水時把螺旋輸送機、提升機、氣力提升泵等機械內的水擦干,冬季有結冰時把冰打掉,防止水進入輸送提升設備,以免放料后發生泥漿堵塞,停機停產。
七、窯的烘好標準是什么
烘窯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可在窯冷后入內察看,檢查混凝土、耐火磚是否干燥,有無炸裂、炸頭及揭蓋,甚至脫落、抽簽、掉磚現象發生。如果混凝土、耐火磚已被烘干,又與砌筑時一樣,表面光滑平整,原形不變,無細微水珠,即為烘好。
另一種方法是在烘窯過程中判斷烘干程度,窯沒干前,窯尾人孔門、預熱器卸灰閥、沉降室卸灰閥、氣力提升泵等處,都可看到向外流水,隨著烘窯時間的延長,流水逐漸減少,當回轉窯基本烘干時,就無水流出,這說明窯已基本烘好。所謂窯已烘好,并不是說煙道、預熱器、窯內襯料結晶水已分解蒸發,完全干燥,只不過是絕大部分附著水被烘掉,殘存的小部分附著水在升溫蒸發時不會造成不良后果而已,要想襯料完全干燥,有待窯內點火噴煤粉解決,只靠木柴或煤塊是難以達到完全烘干的。實踐證明,基本烘干后,噴煤粉完全烘干是行之有效的,是比較理想的操作方法。
八、回轉窯烘窯掉磚的原因及處理
(1)原因分析
①窯皮掛得不好;
②窯襯鑲砌質量不高或磨薄后未按期更換;
③輪帶與墊板磨損嚴重,間隙過大時筒體徑向變形增大;
④筒體中心線不直;
⑤筒體部過熱變形,內壁凹凸不平。
(2)處理方法
①加強配料工作及煅燒操作;
②選用高質量窯襯,提高鑲砌質量,嚴格掌握窯襯使用周期,及時檢查磚厚,及時更換磨壞的回轉窯窯襯;
③嚴格控制燒成帶附近輪帶與墊板的間隙,間隙過大時要及時更換墊板或加墊調整,為防止和減少墊板間長期運動所產生的磨損,在輪帶與墊板間加潤滑劑;
④定期校正筒體中心線,調整托輪位置;
⑤必須做到紅窯必停,對變形過大的筒體及時修理或更換。
九、怎樣處理回轉窯臨時停車烘窯中的放炮現象
回轉窯內放炮,一般由下列三種情況造成:
一是新點火的窯,點火前窯內煤粉過多,點火后容易出現放炮。防止的方法是在點火前盡量減少或不向窯內通熱風,減少煤粉的沉落,如需放熱風,可開排風機,慢轉窯,將煤粉排到窯外。
二是點火時溫度較低,加煤燃燒不好,當煤粉落到一定程度時,燃燒激烈,發生放炮現象。防止的方法為盡量提高點火溫度,減少用煤量,縮短點火時間。
三是臨時停、開車時,窯內溫度降低過快,吹送煤粉時發生放炮,防止方法是臨時回轉窯停車后烘窯時間不宜間隔過長,烘窯前應先轉窯,將高溫熟料翻上,在不影響生料前移過多的情況下,慢轉烘窯最為理想。
在線交流: 121552308
302817315
Copyright © 2003-2025 nhcls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9064054號-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