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焰窯有圓窯與方窯之分,且多以容積大小進行分類,也可以最高燒成溫度或焙燒品種來分類,倒焰窯的基本結構大致相同。
倒焰窯的結構
倒焰窯容積。倒焰窯常以其容積大小來表示規格。決定窯容積大小是產量,同時要考慮燃耗低、溫度均勻、方便操作等因素。顯然,窯的容積大,產量就大,其單位容積所占有的窯砌體重量及外表面積,相對來說都比容積小的窯小,因而對單位制品而言,被窯體蓄積和向外散失的熱量相對也少,故燃耗相對較低。但如果窯的容積過大,火焰不易到達窯的中心部位,導致窯溫不均,廢品增加。若使窯內制品都燒好,就不得不適當延長燒成時間,這樣既增加燃耗,又減少窯的周轉次數。如果窯的容積過小,其開設窯門處散熱損失所占比例增大,入窯門密封不好,還會引起窯內溫度不均。選擇合適的窯容積,窯根據生產規模、產品對溫度均勻性的要求、勞動組織條件、投資大小等來決定。具體窯的容積的計算參見文獻。
倒焰窯窯高與直徑。決定窯高的溫度視:制品在燒成過程中所允許的負荷,即高溫荷重;沿窯高溫度分布的均勻性;是否方便裝卸制品等。由于倒焰窯內上下溫差較小,故其高度可比隧道窯高些。窯的直徑(或寬度)是由窯的橫截面積上的溫度均勻性來決定的。
倒焰窯窯頂。窯頂事窯的最重要構成部分之一,其基本要求與隧道窯窯頂相同。倒焰窯一般采用拱頂,其上常開若干冷卻孔,升溫時封閉,快速冷卻時打開。
倒焰窯窯墻。窯墻與窯頂構成窯體。設計時既要考慮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又要考慮其蓄積和散失的熱量盡量減少。
倒焰窯的燃燒室、擋火墻和噴火口。
窯門
吸火孔、支煙道、主煙道賀煙筒
倒焰窯的工作原理
窯內氣體流動。倒焰窯內氣流屬“倒焰”,這樣有利于窯內橫截面上的溫度分布均勻。
窯內傳熱。倒焰窯是間歇操作的窯爐,窯內制品及窯體各部分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制品及窯體均同時吸收或放出熱量,故倒焰窯內的傳熱過程全屬于不穩定傳熱。窯計算窯墻、窯頂砌體內不同時間的溫度分布情況,以及它們所蓄積和散失的熱量,通常都應有限差分法。
高溫倒焰窯
在耐火材料工業中,高溫燒成時生產優質耐火材料的重要環節。要使這種窯爐達到1700-1800度的高溫,必須在砌體的材質、燃料的選擇與燃燒的組織及利用煙氣余熱預熱助燃空氣等方面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