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第五屆)中國鋼鐵產業鏈戰略發展與投資峰會
中國、北京
2007年12月21日
演講人:
David Phelps
美國鋼材進口協會會長
首先感謝大家邀請我在這次會議上進行演講。我叫David Phelps,我是美國鋼材進口協會的會長。我們的協會由175家從事鋼材進出口、貨運業務和港口操作的公司組成。我們是美國惟一一家與鋼鐵相關的自由貿易協會組織,我們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了。
進口在美國鋼材市場上的作用,以及鋼鐵保護主義政策
正像你們所知道的那樣,美國鋼鐵生產商沒有足夠的能力滿足美國所有鋼材消費部門的需求,如果沒有了進口,美國生產商和 承包商將會面臨嚴重的資源短缺和高昂的價格。但是美國鋼材進口協會成員填補了這個空白,他們每年供應著16-27%的美國成品鋼市場。我們在保證鋼材消費者的市場競爭力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為我們為其提供優惠的價格和高質量的鋼材產品。在市場活躍的時候進口就會增加,而在市場蕭條時期,進口就會出現下降。目前美國國內正在建設中的新鋼廠反映出了美國鋼材消費的活力以及當地鋼材生產商的新增力量。這些新鋼廠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成品鋼的供應缺口,但是進口仍然會是美國市場上的一個重要部分。
除了彌補美國市場上的供應缺口,增加國內鋼廠的生產能力和提高鋼材消費者在各自領域上的競爭力之外,我們的協會成員還為美國制造商提供美國鋼廠不能生產的產品的質量和等級。另外,國內生產商滿負荷生產的同時,我們也經常號召進口來滿足某些特定產品不斷上漲的需求。
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我們已經被認可為可以依靠的供應商。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開發了一大批美國用戶,每年購買大約1500萬噸的鋼材產品。如果不是因為鋼材進口商無休止地受到貿易訴訟案和保護關稅部門、配額制等美國政府的定期貿易干涉,這個數字甚至還可以更大。在過去幾年中,這些干涉行為給我們協會會員在時間和金錢上增加了很高的成本,也給美國用鋼產業帶來了壓力,例如供應中斷、高昂的價格以及較大的不穩定性。
事實上,在按照經濟術語來分析美國鋼材市場之前,我有必要花幾分鐘來討論一下關于美國市場上對外來鋼材產品的政策。這是比較重要的,因為中國現在是一個主要的鋼材出口國,因而成為了美國實施防御和貿易保護行為的主要對象,而中國出口商也正在受到其他國家的抨擊。
為了描述這個發展過程,我們必須回到幾十年前。在上世紀40-60年代,美國政府和鋼鐵行業存在著敵對關系。美國政府試圖自己控制通貨膨脹壓力,并聲討鋼材生產商推動價格上漲并形成壟斷。進口被用來平衡鋼鐵工業和其傲慢自大的勞工聯盟的力量。但是在上世紀60年代末,大批高質量鋼材產品進口到美國,政府開始擔心美國人的工作會被取代,因此首次采取了一系列很長的貿易保護干涉措施。最初表現為對歐洲和日本的進口實行配額制,在上世紀70年代轉變為物價控制,隨之又返回到數量控制上來,到本世紀初則在例外條款下實行配額制度。
由于不滿足于這些直接貿易干涉措施的結果,鋼鐵行業還利用在美國國會上的政治力量,將貿易法律修改成為一個更有力量的貿易保護工具。鋼鐵行業的一次顯著成功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采取了反傾銷手段。美國反傾銷法確定傾銷幅度從而來阻止進口。這個制度很有效,國外供應商不能將價格定在規定的成本額度以下,而國內生產商當然可以這么做,比如在市場蕭條等某些情況下。
沒有其他的美國法律對市場上的進口商品區別對待,不論是產品規格、產品技術參數、食品衛生規則等等,其他所有規定對美國市場上的美國產品和進口產品都是同樣的要求。不幸的是,在美國鋼鐵部門的施壓之下,這個被扭曲的慣例措施被其他許多國家所接受,還包括WTO。因此,美國鋼材制造商們抱怨稱市場正在背離他們。
隨著時間的進行,國家競爭法應該逐漸向國際貿易法靠攏,或者這兩種法律可以“協調發展”。然而,鑒于美國鋼鐵部門迷信“貿易法律修正”和它的政策力量,所以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很快出現。
還有一個對中國鋼鐵出口商們的警告。盡管施加關稅的持續時間被定為5年,但是一旦被美國貿易法律捕獲的話,關稅的施加期限是不可預期的。在許多情況下,關稅會反復延長期限,某些案例甚至會被執行超過20年。
在演講結束后我很樂意回答各位關于美國政策和貿易方面的任何問題。
在朦朧中探索道路
鋼材市場狀況永遠被大量的不確定性所包圍著,對未來鋼鐵市場的估計,甚至僅僅是短短一年的估計,都包含著一定的猜測。但是目前的狀況卻是一個例外。對美國經濟和美國鋼材市場來說,所面臨的是風險和不確定性比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任何一年都更多。
在宏觀經濟方面,迷霧開始于貸方以可笑的低利率貸款給金融條件差的房屋購買者(或者是高風險投機者),并進每月還款。許多例子表明抵押已經超過了財產價值,市場上出現了未來價格上漲的預期。在銀行和貸方看來,房地產市場是相當旺盛的,價值不斷上升,他們相信,這個趨勢將會持續下去。然而房地產市場開始疲軟,交易也開始變得不穩定。這個問題有多嚴重呢?歐洲銀行破產,美國最大的銀行巨額銷帳,美國政府的最高官員們指定方案來控制局面。 消費者的消費占了美國GDP增長的相當大一部分,而美國房屋擁有率占總人口的2/3, 美國消費者感覺到,他們的財富與他們最大的資產--住房的價值密切相關。今年一年以來的房屋貶值,將會給消費者消費以及GDP增長帶來顯著影響。到目前為止,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仍在繼續,但是有人認為局面將很快向消極的一面轉變。
對過去和目前情況的簡要總結
對于宏觀經濟領域的分析對于我們分析未來的鋼材市場很重要,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一些暗示。在旺盛的2006年之后,美國經濟在2007年第一季度開始放緩,GDP增長為0.6%。人們普遍認為這是由于鋼鐵行業和幾乎全部制造業的較高的庫存導致的。鋼鐵行業庫存進行了調整,對于整體經濟來說,這次調整是迅速的,GDP在第二季度增加了3.8%。許多專家認為這是不正常的,并且預測在第三季度增長速度將出現回落。悲觀主義的原因當然是房地產和相關金融市場的問題。令人奇怪的是,在第三季度GDP上升了4.9%。這使得白宮官員對2007年經濟增長預測從2.3%上調到了2.7%。但是,按照圖表上的顯示,這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最近一些私人組織做出的預測。這些數字造成了經濟組織內的大量意見分歧。許多預測者認為,第三季度出現了獨特的上升現象,而第四季度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建筑活動都將出現衰退。另一些人則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2007年將出現好消息,因為出口增加和消費者穩固的消費水平將會保持經濟在積極的軌道上發展。這些樂天派對2008年初鋼鐵工業的預測也同樣是積極的。
現在,回到鋼鐵方面,去年美國鋼材市場創造了一些記錄。2006年,美國鋼材消費、進口、出口以及鋼鐵行業利潤都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點。然而,高消費量的數據隱藏了大量的庫存累積。在2007年,對過剩庫存的長期出售,加之疲軟的需求導致了消費量和進口量的雙下降。事實上,今年的大部分數據(消費量、國內生產量和進口量)都將會接近2005年的較低水平。只有出口在增加,大部分是出口到加拿大和墨西哥,這主要是由于美元的貶值,但也是因為美國制造業對大西洋自由貿易區,尤其是墨西哥的持續擴張。
對未來事件進展的相反觀點
對于明年經濟運行的負面影響和正面影響都在增強,目前仍然很難判斷哪種力量將會最終獲得優勢。
美元的疲軟被兩方面觀點都被認為是關鍵點。悲觀主義者認為它是造成通貨膨脹壓力的原因,因為它帶來了更加昂貴的進口原油和工業制造產品。樂觀主義者認為它可以刺激美國工業制造品的國外購買力,從而幫助維持美國經濟擴張。
消極因素以及它們對美國鋼材市場的潛在影響
我們先來看看那些預計2008年美國經濟將會出現減速的人所強調的因素,他們或者認為美國經濟將會收縮,或者認為美國鋼材消費將會保持平穩。在列舉出的對GDP增長和鋼材消費有消極作用的因素包括持續動蕩的金融市場,由原油價格上漲和價格較貴的工業制品進口帶來的通脹壓力,較高的能源和食品價格,房屋所有權價值的下降,消費者消費力和商業投資的下降壓力。
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一個比較老的估計表示,在美國,有1/7的工作是與汽車行業相關的。雖然這是一個舊的統計,但是這個領域仍然對美國經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汽車業和家用電器業都已經感受到了來自于金融市場上的負面影響。預計2007年輕型車輛銷量將從2006年的1650萬輛下降到1590萬輛,而在2008年將進一步下降到1550萬輛。國內三大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都正在遭受著上漲的原料成本壓力,而由于激烈的競爭,他們并不能將壓力轉移給汽車買家。之前有利可圖的敞篷小型載貨卡車和豪華車的銷量已經有所放緩,并預計將會一直保持較低水平。這三家公司都一直在進行大批裁員。克萊斯勒將指定中國奇瑞汽車公司代理為其生產小型汽車,越來越多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將工廠轉移到了中國或墨西哥。這些活動將減少美國高新工作崗位的數量,其中一些是鋼材消費行業。在某種程度上,海外遷移的汽車制造商雇用的新雇員可能會抵消這三大汽車制造公司的裁員效果。但是幾乎沒有分析家懷疑美國汽車業總體工資成本將會縮水。裁員以及因此在勞動力之間產生的不安全感將給消費者情緒和總體消費水平帶來消極作用。
更多的外購也正在影響著家用電器市場,由于產能過剩和進口競爭,上漲的成本不能轉移給消費者。大型家電(如冰箱、洗衣機和空調等)的銷量正在減少,這是因為它們與房地產市場密切相關。
正像這些例子表明的那樣,對于這些用鋼行業來說,最壞的情況是他們產品銷售市場出于衰退的趨勢,而鋼廠則不斷將較高的能源和原材料成本轉移給他們。鑒于美國鋼材生產商較高的產業集中度,他們很可能通過壓榨用鋼企業的利潤而成功地保障自身的利潤率,就像他們在2004年所做的一樣。在汽車板等重要產品的生產線上,國內三家公司控制著全部產量的大約75%。銷售商數量較少以及進口競爭減少使得鋼材生產商們能夠通過減產來適應下降的需求,從而保證較為穩定和價格和利潤率。
由于美元疲軟和高昂的海運費,作為美國供應商主要來源之一的進口鋼材已經變得難以得到了。
積極因素和它們的潛在影響
另一批包括美國主要鋼材制造商在內的預測者認為明年美國GDP和鋼材消費都會繼續增長,盡管增長速度不快。他們預測,到明年年底輕型車輛銷量將超過1600萬輛,房地產市場也將出現復蘇。他們將自己樂觀的預測歸因于一系列利好的趨勢,其中首先就是全球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的發展,加之美元的吸引力,將增強美國工業制品的海外需求。對于許多外國貨幣來說,美國出口價格在全球市場上已經變得非常具有競爭力,出口量的不斷增加反映出了貨幣的變化。所以,我們可以預期到2008年中期美國出口將再次出現上漲。另外,美國生產的商品價格受到了美國工業制造業生產率的連續快速上升所制約。例如,在今年第三季度,耐用品生產效率上漲了6.1%,從而導致了勞動力成本縮小了5.1%。
美國上升的就業率和上漲的工資可能會支持消費者的消費,盡管并不一定能夠使之達到近年來出現過的旺盛水平,因為那是許多人是從他們升值的房產中得到了額外的收入。簡而言之,根據樂觀主義者的預測,良好的出口和上漲的個人收入將使美國經濟保持在一個擴張和發展的趨勢中。
另外,國際鋼鐵協會也預測說,美國鋼材消費在2008年將出現上升現象,準確地說會比今年增長3.8%,但是這個預測在美國金融市場出現全面崩潰之前做出的。
AIIS對2008年美國鋼材市場的預測
我們站在雙方的那一邊呢?是悲觀主義一方還是樂觀主義一方?然而,我們必須是現實主義的,并且要記住也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鋼材市場的范圍。鋼材生產商和消費者的行為對于明年鋼材需求、產量和進口來說所起的作用可能是次要的,關系更為緊密的將是那些決定美國GDP增長的因素,包括消費者消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0%)和商業投資。但是這兩個因素在某種程度上都取決于金融機構是否愿意為他們提供貸款,而這種意愿明顯受到了市場上仍然存在的動蕩局面的限制。到底目前各種各樣的個人和國家經濟組織的措施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使金融市場回復常態還有待于我們的觀察。
每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一流經濟學家們對補救措施和措施的效果持有不同意見的時候,我們都不愿意表示我們對宏觀經濟事件是無所不知的。政府現在正在考慮對房地產市場相關的一些金融問題采取一些列措施,當然,到底這些措施會進一步延緩美國信貸市場的復蘇腳步還是會一些帶來積極的效果,取決于政府到底采取哪些措施。
即使這些問題最終都被解決,我們也應該記住美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不可能恢復過去的趨勢了。在過去的五年中,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越來越傾向于貸款消費,并從他們房產的快速升值中賺錢。我們認為那些幸福的時期已經結束,消費者的消費將會降到一個較低的水平。有人指出,消費中高于往年的部分將會被較高的汽油價格所抵消,但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悲觀主義者被證明是錯誤的,因為現在居民消費數量持續保持良好態勢,包括圣誕采購季節初期的旺盛市場。
所以,我們對明年鋼材市場的預測并不是簡單地撕開悲觀主義者和樂觀主義者預測的不同點,答案在于政府和私人宏觀經濟機構采取措施的交互作用結果,以及它們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因為這個原因,我認為2008年美國鋼材市場并不是完全能夠保持2007年的狀態,但是近來幾天環境變化非常迅速。出口將以驚人的速度上升,從而可能使得美國經濟再次提速。相反地,通貨膨脹壓力可能使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并摧毀你們對高出口帶動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期望。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一系列具體、真實的數字來表達我們對美國鋼材市場表現的觀點,但是我奉勸大家不要把這些數字座位你下一次投資的基礎,就我自己而言,我對這些估計數字有所保留。
美國鋼材市場數據(單位:百萬短噸)
年份
國內產量
進口總量
半成品進口總量
成品鋼進口總量
美國出口總量
鋼材表觀消費量.
鋼材實際消費量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e 2008e |
106.0 |
111.4 |
105.0 |
109.5 |
105.5 106.0 |
23.1 |
35.8 |
32.1 |
45.3 |
33.5 31.0 |
4.8 |
7.4 |
6.9 |
9.3 |
6.5 7.5 |
18.3 |
28.4 |
25.2 |
36.0 |
27.0 23.5 |
8.2 |
7.9 |
9.4 |
9.7 |
10.9 11.5 |
116.1
115.6 |
131.8
126.8 |
120.8
126.3 |
135.7
130.0
|
121.6 118.0
126.0 115.0 |
美國鋼材市場數據(單位:百萬公噸)
年份
國內產量
進口總量
半成品進口總量
成品鋼進口總量
美國出口總量
鋼材表觀消費量.
鋼材實際消費量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e 2008e |
96.2 |
101.1 |
95.2 |
99.3 |
95.7 96.2 |
21.0 |
32.5 |
29.1 |
41.1 |
30.4 28.1 |
4.4 |
6.7 |
6.3 |
8.4 |
5.9 6.8 |
16.6 |
25.8 |
22.9 |
32.7 |
24.5 21.3 |
7.4 |
7.2 |
8.5 |
8.8 |
9.9 10.4 |
105.3
104.9 |
119.6
115.0 |
109.6
114.6 |
123.1
117.9
|
110.3 107.1
114.3 104.3 |
數據來源:2003年至2006年數據來自于美國商務部,2007年和2008年數據為自己預測。
關于美國經濟的各種預測(真實GDP)
|
2007
% |
2008
% |
白宮 |
2.7 |
2.7 |
聯邦儲備局 |
2.4-2.5 |
1.8-2.5 |
經濟學家 |
2.0 |
2.1 |
華爾街日報 |
2.45 |
2.4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預測 |
2.0 |
2.8 |
藍籌股預測 |
--- |
2.4 |
16位聯邦儲備系統官員和聯邦儲備銀行行長 |
|
|
--- |
1.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