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上市煤炭企業──美國PeabodyEnergyCorp表示,希望能在明年簽訂一單在華開采煤礦的交易。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市場。
Peabody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格里高里博依斯(GregoryBoyce)表示,現在離達成協議已非常接近,若未來12個月左右時間里有可行的機會,公司希望能簽約。
總部設于路易斯的Peabody正在中國尋找合作方來開發露天煤礦。此類煤礦的開發成本高達數億美元,不過年產量也能達到5,000萬噸左右的水平。此前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已公布過在中國開采煤礦的計劃。
博依斯透露,包括煤炭業龍頭企業神華能源(ChinaShenhuaEnergyCo.)和發電商華能國際電力(HuanengPowerInternationalInc.)在內的中國企業在考慮與Peabody在中國聯合開發項目。為此,Peabody還將與這些公司在國際項目上進行合作。
博依斯稱,公司與神華有意在蒙古和澳大利亞共同投資,但相關談判尚處于早期階段。神華和華能均拒絕置評。去年神華曾與Peabody就合作開發項目的可行性簽署諒解備忘錄。
Peabody的高管日前正在中國參加簽約儀式,所涉及的是此前宣布過的一個規模達10億美元的發電廠項目。該電廠將采用碳回收技術將發電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回收并儲存于地下,并用于提高附近一座海上油田的采收水平。上周二恰逢中美兩國舉行經濟戰略對話,Peabody在簽約儀式上表示,在這個由華能牽頭的項目上它已取得6%的股權。此項目地點位于天津,一期工程擬于2009年完成。
廣告此前華能與Peabody曾作為FutureGenAlliance的成員在美國一個類似的發電廠項目中進行合作。FutureGenAlliance是一家由煤炭企業和發電商組成的聯合,與美國能源部(U.S.DepartmentofEnergy)合作在美國建造一座碳回收示范電廠。
隨著全球變暖的形勢日益嚴峻,建造可以將燃燒煤炭所排放碳物質回收的所謂“準零排放”發電廠已經是迫在眉睫。由于美國和中國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均拒絕接受《京都議定書》(KyotoProtocol)后續公約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強制性限制,兩國目前都面臨著極大的壓力。《京都議定書》是控制全球變暖的第一份國際公約。
在印度和中國等新興國家,隨著能源需求急劇增加,它們無暇顧及環境問題而大量增加煤炭的消耗。不過各國政府和企業已在或多或少的探索緩解煤炭對環境造成危害的途徑。電力供應有70%依靠煤炭的中國不久就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頭號溫室氣體排放國。
博依斯表示,過去5年當中,中國對清潔能源技術的興趣日漸濃厚。
雖然中國坐擁龐大的煤炭資源,但煤礦的開發速度已開始跟不上能源需求增長的步伐。過去中國一直是煤炭出口國,如今卻成了凈進口國,而這一轉變在國際煤炭市場引發了多米諾效應。例如印度現已取代歐洲成為南非煤炭的進口大國,歐洲只好轉向美國尋求煤炭。據Peabody首席財務長理查德納瓦拉(RichardNavarre)稱,澳大利亞煤炭價格在過去一年已上漲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