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具是指在工業窯爐中循環使用、用于支撐或保護被燒產品的高溫結構材料。陶瓷工業窯爐是窯具應用的最主要領域。從世界窯具工業的發展歷史看,任何一個國家的陶瓷窯爐用燃料結構發生變化時(煤、重油→清潔燃料),都會極大地促進本國窯具工業的發展。我國陶瓷工業目前正處于這一變化的階段,窯具的功能已發生變化,主要是用于支撐被燒制的陶瓷制品,因而對窯具材料高溫強度要求較高。
窯具使用清潔燃料后,節能就變得非常重要,窯具形狀、結構要求必須輕巧。同時,陶瓷快燒工藝的發展對窯具熱震穩定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黏土質、高鋁質、熔融石英石質、氧化硅結合碳化硅質、堇青石—莫來石質、粗顆粒氧化硅結合碳化硅質及普通堇青石質窯具已無法滿足上述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以高品質重結晶碳化硅和反應燒結碳化硅及氮化硅結合碳化硅、等為代表的現代窯具。我國的現代窯具工業經過近15年的發展,無論是在材料性能,還是外觀造型與結構設計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國現代窯具發展現狀及外觀造型與結構設計存在的差距
重結晶碳化硅窯具。此種材料用做窯具的研究在國內開展雖然較早。但始終沒有形成生產規模,只能提供小批量的樣品,性能上與國外也有不小的差距。90年代中期,沈陽星光技術陶瓷有限公司先后從德國FCT公司引進了R-SiC的生產技術與關鍵設備,大大縮小了與國內外在此項技術與生產水平上的差距。重結晶碳化硅制品是一種將高純度碳化硅粗粉和高活性碳化硅微粉混合,經注漿成型后在2450℃高溫下進行真空燒結使其再結晶而形成的高技術碳化硅材料。由于其材料純度高(SIC≥99.5%)無中間結合相,因此它具有優良的高溫機械性能,最高使用溫度可達1700℃。
重結晶碳化硅材料適合作為窯具、窯爐配件在陶瓷、耐火材料、電瓷、電子瓷等行業使用,它的最顯著的特點是其尺寸穩定性和高溫承載能力,并有良好的節能效果。可制成棍棒、空心梁、棚板及異型件等產品。RSIC材料也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抗侵蝕能力同時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以制成結構部件在冶金、機械、化工及軍工領域應用。
粗顆粒氮化硅結合碳化硅窯具。國內對此種材料的研究已開展了20多年,用做窯具也有15年以上的歷史。但國內研究深度顯然不夠,與國外同材質理化性能的差距十分懸殊。棚板壽命不如SiO2-SiC棚板,但成本卻較后者高;
我們經過多年研究開發試驗已獲突破理化性能為國內同材質中最高水平是一種全新的結構陶瓷材料,它采用高純度碳化硅粉料和金屬硅粉,經注漿成型工藝制成多孔坯體后,在較高溫度下,經反應燒結而形成。在燒結過程中向爐內充高純氮氣,使坯體中的硅與氮氣反應生成Si3N4,氮化硅結合碳化硅是兩相復合材料,一般情況下其中SIC占75%左右,Si3N4占23%左右,它的強度高,抗氧化能力強,作為窯具材料特別適合在中、低溫,大載荷的窯爐中使用,使用溫度1500℃左右。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材料除具有RSIC材料的一切性能外,它的強度比RSIC材料高50%倍,他同時具備隨溫度升高抗彎強度增加的特性,并有良好的高溫承載能力和抗腐蝕的性能,可制成窯具、窯爐配件和結構部件在陶瓷耐火材料、電瓷、電子陶瓷、冶金化工、機械、環保等領域應用。
反應燒結碳化硅窯具。在國際上此種材料用做窯具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其最大特點是氣孔率幾乎為零,抗彎強度和抗氧化性遠優于R-SiC,在1350℃以下使用為安全溫度,但其最高使用溫度不能超過1350℃。國內在1994年開始也有類似產品生產,但性能比進口產品差之甚遠。沈陽星光技術陶瓷有限公司經過近三年的不斷研發已成功開發該產品目前已全面投產,我國此種窯具在技術性能與生產工藝方面基本與國際接軌,產品已出口到德國、意大利和韓國等。
窯具的外觀造型與結構設計是窯具工業整體進步不可忽視的因素。窯具的形狀與結構也是影響其壽命的關鍵。根據國際上的習慣,按形狀可以將窯具分為一級窯具和二級窯具。一級窯具是指用于搭建陶瓷產品裝燒空間的主體耐火部件,基本不與裝燒產品直接接觸,如支柱、橫梁、棚板等;二級窯具是置放于一級窯具之上或一級窯具搭建的裝燒空間,直接用于支撐或保護裝燒產品的小型耐火部件,通常其形狀較為復雜、結構輕巧,如日用瓷行業使用的仿型匣缽、三角支架、魚形板,衛生瓷行業使用的X型支架、臺盆支架、座燒墊等。
我國一級窯具系統基本已達到國際水平,只有個別部件存在差距。
二級窯具是窯具中品種最多、形狀最復雜、制造難度最大的系列。目前我國窯具行業與國外的最主要差距就在二級窯具系統,特別是日用陶瓷用二級窯具,品種少、規格不全,沒有形成系列,尺寸精度差,外觀粗糙,結構不合理,配合程度差是其主要表現。日用瓷仿型匣缽(三角匣缽)、平面三角架、魚形板等國內已有生產,但與國外產品仍有差距。除臺盆支架稍差外,國內衛生陶瓷用二級窯具已基本能滿足要求。由于國內二級窯具品種短缺,陶瓷廠在使用時往往用一級窯具代替二級窯具,致使窯爐有效使用空間減少,造成裝窯量下降、成品率下降、能耗升高、窯具消耗量增加。
我國窯具工業目前存在的幾個問題
窯具用關鍵原料性能不穩。氧化硅結合碳化硅質、堇青石—莫來石質、粗顆粒氧化硅結合碳化硅質及普通堇青石質窯具在國內已有多家小廠生產,但均不成規模,設備簡陋,缺乏質量控制手段,化學成分、物理性能、礦物組成的粒度分布等均不穩定,無法滿足生產高質量窯具的要求。生產SiC窯具所用的SiC微粉雜質含量較高,生產重結晶碳化硅工廠需要進口原料,以便保證產品質量。
氧化硅結合碳化硅質、堇青石—莫來石質、粗顆粒氧化硅結合碳化硅質及普通堇青石質窯具等產品生產設備與模具成型壓機普遍較為落后,甚至還有不少摩擦壓機。這些壓機在生產非平面二級窯具時會造成坯體密度不勻。同時國內模具設備水平不高,加工精度較差,無法滿足高質量窯具精確外形尺寸的要求。
測試手段落后,測試數據不完善。目前國內采用的依靠體積密度、氣孔率、膨脹系數、抗折強度、荷重軟化點等測出的耐火材料的常規性能,已無法反映出窯具的真正質量和使用效果。使用中我們發現國產窯具的上述性能都很好,甚至超過進口產品,但使用效果卻差別很大。對窯具壽命影響極大的微觀結構性能(孔結構、孔徑分布、顆粒尺寸分布等)和力學性能(彈性模量、斷裂能)及高溫力學性能測試、高溫耐磨抗沖刷性能測試等在國內卻很少測試。
總之,目前我國窯具材料品種已十分齊全,一級窯具也基本上能滿足要求。隨著中國融入國際經濟的步伐越來越快,我國陶瓷工業遇到了發展的良好機遇。但由于受政策性影響傳統耐火材料絕大多數企業屬國家不支持行業,尤其對“兩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企業、實行減少出口退稅或征稅同時在環保方面進行一定程度的封殺。國家對礦藏資源也進行了一定控制開采,不是以往單純追求GDP增長,而是在積累一定財富基礎上進行穩健調整重點扶植環保、節能、技術含量高的產業。
因此,我們應清晰看到耐火窯具行業發展的本質就是“材料性能、產品質量、標準規范化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