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的爐型的變化很多,但結構上仍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點。爐頂輪廓曲線的變化時很大的,它大致與爐溫曲線相一致,即爐溫高的區域爐頂也高,爐溫低的區域爐頂也相應壓低。在加熱段與預熱段之間,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過渡,爐頂向預熱段壓下。這是為了避免加熱段高溫區域有許多熱量向預熱段的低溫域輻射,加熱段式主要燃燒區間,空間較大,有利于輻射換熱;預熱段式余熱利用的區域,壓低爐頂縮小爐膛空間,有利于強化對流給熱。但也有爐子著眼于強化加熱,使加熱段相對延長,加熱段與預熱段之間的界限也不再十分明顯。
在加熱高合金鋼和易脫碳鋼時,預熱段溫度不允許太高,加熱段不能太長,而預熱段比一般情況下要長一些,才不致在鋼內產生危險的溫度應力,為了降低預熱段的溫度并延長預熱帶的長度,采用在爐子中段加中間煙道的辦法,以便從加熱段后引出一部分高溫爐氣,有的爐子還采取加中間流隔墻的措施,也是為了達到同樣的目的。
在爐子的均熱段和加熱段之間將爐頂壓下,是為了使端墻具有一定的高度,以便于安裝燒嘴。因此如果全部采用爐頂燒嘴及側燒嘴,也可以使爐子的結構更加簡化,即爐頂完全是平的,上下加熱都用安裝在平頂和側墻上的平焰燒嘴。爐溫制度可以靠調節燒嘴的供熱量來實現,根據供熱的多寡可以相當嚴格的控制各段的溫度分布。例如產量低時,可以關閉部分燒嘴,縮短加熱段的長度。
多數推送式連續加熱爐尾煙道是垂直向下的,這是為了讓煙氣在預熱段能夠緊貼鋼坯的表面流過,有利于對流換熱。由于爐氣的慣性作用,爐氣經常會從裝料門噴出爐外,出現冒黑煙或冒火現象,造成爐尾操作條件惡劣,污染車間環境,并容易使爐后設備變形。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采取使爐尾的爐頂上翹并展寬該處爐墻的辦法,其目的是使氣流速度降低,部分動壓頭轉變為靜壓頭,也使垂直煙道的截面加大,便于煙氣順利向下流動,減少煙氣的外逸。但近來連續加熱爐使用金屬換熱器和余熱鍋爐的逐漸多起來,這些附屬設備配置在爐頂上面,便于操作和維護,因此一些爐子采用上排煙的方案。上排煙可以減少大量的地下工程,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