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玻璃產業的考察,了解到當前市場環境下,玻璃行業不同環節面臨不同程度的風險。產業鏈自上至下大體可通過對玻璃生產企業、貿易企業、深加工企業的分析來闡述產業風險。
風險源于生產特性,企業應對被動
生產企業主要風險源于生產線一旦投產,在使用年限內不能隨時停產,產量恒定,無論市場行情如何變化。基于行業的這種生產特性,決定了即使是在目前下游需求不振,銷售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企業虧損的情況下依舊要保持生產,不斷積壓新庫存,直至企業資金鏈出現斷裂,難以維系當前的生產狀況才會被迫選擇停產。一旦停產,整條生產線基本不能再次使用,再投產需要投入的資金將達到整條生產線成本的40%-60%。
另外,玻璃生產企業生產計劃視訂單情況而定。如果有訂單的情況下,企業將按照訂單要求安排生產。目前情況下,訂單有限,企業只能安排生產大客戶常規需求的產品,產出后入庫。這種情況下,若不能保證產銷平衡,則倉庫里積壓的庫存將增加,對庫容量構成一定壓力。
下游風險可控,企業相對自如
玻璃產業鏈上,貿易企業經營特點在于接到訂單的同時向玻璃生產企業詢價,價格合適即鎖定利潤,自身庫存量很小,理論上不存在風險。即使加工的訂單,由于加工時間短,原片價格基本上一次性購進,利潤空間鎖定,也不存在風險。
玻璃深加工企業在簽訂加工協議的同時也簽訂了采購原片的協議,兩邊協議均協定價格,理論上不存在價格變動風險。但是當面臨長期訂單時,加工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分批次購進玻璃原片,這樣將面臨玻璃原片價格上漲的風險,壓縮加工企業利潤空間。
通過對玻璃產業連的整體調研,也通過對玻璃行業的縱深分析,對玻璃產業風險的匯聚有了整體的了解。玻璃產業風險主要集中在生產企業,尤其是目前玻璃市場下游需求不振,銷售壓力空前加大的情況下,每天不斷產出的玻璃成品及產銷不平衡導致庫存的增加,使玻璃生產企業面臨嚴峻的挑戰。
當前市場情況下,玻璃現貨經營企業尤其是玻璃生產企業,一方面面臨現貨市場玻璃銷售不暢的風險;另一方面,如果玻璃價格進一步下跌,已有的大量庫存將面臨貶值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玻璃期貨的上市為企業非常及時的提供了規避現貨經營風險的工具,特別是為玻璃生產企業提供了規避價格下跌帶來貶值風險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