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照人、璀璨奪目的風燈、酒具,色彩斑斕、富麗豪華的燭臺、水煙壺;大到1米高的一對龍鳳花瓶,小到手指長的晶瑩剔透的小酒杯……精美的玻璃藝術品原來是人工“吹”出來的!11月10日,記者在祁縣紅海玻璃有限公司,領略了美麗背后不為人所知的生產過程。
進入頭一道制作工序車間,火光映照之處,土舊的窯爐、簡單的工具、專注的工人吸引了記者的眼球。在1500℃的高溫下,用石英砂、硒粉、氧化銨等各種原料配好的玻璃熔料,在吹管前端被工人玩轉,很快玻璃熔料就融化、變軟,然后只見一名工人手持一根長1.5米、用無縫鋼管制成的吹管看似簡單地吹氣,一個高腳杯的雛形就顯現在面前。
在后加工車間,刻花、貼花、描金、堆花、描花、噴色、蒙砂、酸洗、堆釉,工人師傅們一絲不茍。一個平常的玻璃瓶在工匠的手中逐漸變得絢麗多彩。
“純手工打造的玻璃制品最講究‘認真’兩個字,因此我們把‘專注細節、追求完美’作為廠訓。”該公司副總經理趙忠信告訴記者,看似普通平常的玻璃瓶,也要經過20多道工序才能成型,有的玻璃制品則要經過30多道工序的精心打磨,原本冰冷而又堅硬的玻璃才會擁有它們特有的靈魂和生命。
祁縣玻璃器皿產業,是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產業,年出口額占到全國玻璃器皿出口額的22.1%,是“中國玻璃器皿之都”。
紅海玻璃有限公司建廠于1953年,是祁縣的玻璃器皿行業里的“老字號”。
該公司目前已自主研發出茶具、酒具、花瓶、風燈、燭臺、雜件六大系列、2000余種玻璃制品,產品出口到中東、中亞、東南亞、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20多個產品獲得國家外觀設計專利。
今年4月28日,該公司啟動了總投資3.5億元的“紅海玻璃文化藝術園”項目,該項目是祁縣打造中國玻璃器皿之都的經典之作。預計明年9月,該文化藝術園的局部就可對游客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