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鋅回轉窯結球主要形成原因有:生料成分波動,液相量過多;加料不穩定,導致窯尾、分解爐溫度時高時低,難以控制;設備故障率高,停機較為頻繁;原、燃材料中,硫、氯、堿等有害成分含量較高;煤粉質量波動大,均化效果差;窯灰摻入不均勻;操作人員疏忽,溫度控制不當或長時間打慢車等。氧化鋅回轉窯結球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預防和處理。
(1)預防措施。
第一,可選擇合適的配料方案,穩定生料成分。一般采用高石灰飽和系數、高硅率的生料不易發生結球現象,且熟料質量比較好,但是這種料較耐火,對操作要求較高。回轉窯若低石灰飽和系數和低鋁率的生料,氧化鋅回轉窯結球的燒結范圍比較窄,而液相量偏多,結粒粗大,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結球。所以在生產中盡可能選擇兩高一中的配料方案,即高KH、高SM、中IM,這種配料易操作且熟料質量也相對較穩定。第二,盡量選用含有害成分物質較低的原燃材料,氧化鋅回轉窯設備特別是煤;要加強燃煤的均化,并在能夠滿足生產要求的同時盡可能的降低煤粉細度;煅燒過程中要加強風與煤混合,盡量避免煤粉過粗而引起的不完全燃燒;如使用揮發分較低的煤粉,氧化鋅回轉窯設備因其著火速度慢、燃燒時間長,火力強度不集中,應盡量降低煤粉的細度和水分。
(2)處理措施。
若氧化鋅回轉窯設備內已經形成料球,應對成球的原因進行全方位分析,取樣化驗,且要分別對球核、球殼進行化學全分析,找準原因,正確的補救。如果氧化鋅回轉窯結球比較小,操作上應適當增加窯內通風,使火焰順暢,但必須注意氧化鋅回轉窯設備尾溫度的控制,使其不要過高;可略微減少窯頭用煤,但必須保證煤粉的完全燃燒,并適當減少喂料量,稍降低窯速,氧化鋅回轉窯設備讓窯內的料球滾入燒成帶;等料球到燒成帶后,再降低一些窯速,用大火在短時間內將其燒垮或燒小,以免進入冷卻機發生堵塞或砸壞篦板,但此時應特別注意窯皮的情況。如果結球較大時,可用冷熱交替法進行處理(如使用高壓水槍);當料球在過渡帶時不易前行進入燒成帶,回轉窯設備這時可將噴煤管伸進去,適當降低喂料量,燒1~2h后將煤管拉出再燒1~2h,周而復始,直到料球破裂;氧化鋅回轉窯設備若實在不能使其破裂,便可停窯冷卻1~2h后點火升溫,讓料球因溫差過大而破裂。注意在處理過程中,氧化鋅回轉窯切忌讓大料球滾入冷卻機內,否則會對冷卻機造成很大損傷;另應控制窯尾溫度不能過高,避免后面的小料球連續地出現。
氧化鋅回轉窯結球結圈的處理
回轉窯結圈分為前結圈和后結圈兩種,一般都是在窯速較慢的情況下才能形成。
(1)窯前結圈處理。
當前結圈不高時,對煅燒操作影響不大,但會增加燒成的料層厚度,延長物料在燒成帶的停留時間;回轉窯當前結圈比較高時,會對窯況或熱工制度產生較大影響,引起窯內通風變差,窯頭時有正壓現象,火焰伸不進去且火焰的形狀不好;大塊熟料也不易滾出,容易砸壞窯皮。處理時,只要將噴煤管拉出,回轉窯使高溫集中在結圈的位置,就可以逐漸將前結圈燒掉。
(2)窯后結圈處理。
后結圈主要在燒成帶與過渡帶之間形成,它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通風、產量及質量,處理時通常要采用冷熱交替法。其中:當后結圈結得長而不高時,只要將噴煤管向外拉出,調整火焰形狀,回轉窯使火焰粗而短,就可降低結圈處的溫度,使之逐漸垮落(此法稱為冷燒法);若圈已經長高并嚴重影響了氧化鋅回轉窯內的通風時,要先減喂料量(為正常喂料量的80%左右),并采用冷熱交替法各燒2h左右,回轉窯直到把圈燒垮為止。后者,往往圈后會積有很多生料粉,當圈垮落后,會迅速涌向燒成帶,這時應將噴煤管及時拉出,減慢窯速(通常稱為預打小慢車),適當關小排風,讓火力強度集中在燒成帶,回轉窯以盡量避免跑生料或久燒料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