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4日,第十屆成長高峰年會暨2007中國成長百強揭曉盛典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會上,來自遼寧的一家企業引起廣大與會者的關注。作為國內最大的重燒鎂砂生產及出口基地、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之一,營口嘉晨集團有限公司憑借近三年來銷售額的最大增長率等核心指標,一舉入圍“年度成長最快的100家非上市民營企業”行列,而且排名居于第24位。
一家靠生產滑石粉起家的鄉鎮小廠,竟然在19年間成長為全國領先的鎂質耐火材料龍頭企業、煤化工行業的大型企業,嘉晨集團正是憑借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經營管理創新,才能多年立于持續快速發展的潮頭。
變一枝獨秀為多業并舉
自主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對此嘉晨集團體會尤深。1995年,嘉晨集團大舉進軍鎂行業。當時正值鎂砂價格低谷期,而嘉晨卻反其道而行之,立刻上馬國內領先的48座電爐設備。先進的設備加上科學管理,嘉晨集團一舉成為中國鎂質耐火材料的龍頭老大。
從滑石粉廠到生產鎂制品,初次進行跨行業經營就大獲成功,讓嘉晨集團品嘗到科技進步的甜頭。在我國,資源型行業普遍存在著產品科技含量低的弊病,而營口市為了建設全國的鎂質耐火材料基地,市里引導整個產業向精深加工發展。嘉晨集團借此東風,合理開發利用菱鎂礦資源,增強企業自身自主創新能力,重點發展電工級電熔鎂粉等新產品,并且拓寬鎂質材料在化工、電子信息產業等領域的應用。
據介紹,嘉晨集團為了增強產品科技含量,不斷增強企業的設備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他們引進6條先進的中檔鎂砂生產線,輕燒鎂廠則采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原有起步企業滑石粉廠更是擁有4條國內先進的滑石粉生產線。集團的產品依靠先進的設備,質量一直在全國名列前茅,暢銷全國及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引進的同時,為了提高鎂質材料的深加工能力,“十五”期間,嘉晨集團每年都要投入科技研發資金上千萬元,進行鎂制品深加工研究,使得企業深加工產品產量占鎂制品總產值的80%以上。嘉晨集團還和全市60家鎂質材料生產企業一樣,先后與國內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國家大型企業建立了長期技術協作關系,為了提高自主研發能力,集團還建起了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企業每年都有多項產品獲省以上科技進步獎、新產品獎和專利。
本來,依靠電熔鎂砂這一項產品,嘉晨集團就可以憑此主業輕松過日子。然而,一個企業對成長的追求是永不止步的。嘉晨集團意識到,在國際市場電熔鎂砂需求恒定,而自己主業成熟難有更大的作為背景下,尋找一個或多個有前途的行業成為必然選擇。集團董事長孫壽寬說:“我們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只有開發新業務才能規避單一經營的風險。”
過去,精煤市場被國內四大集團所壟斷,煤化工企業在原料價格上根本沒有話語權。2004年3月,當嘉晨集團準備跨行業發展焦炭企業時,面臨著生與死的抉擇:全靠四大集團供煤,價格上受制約,企業的產業鏈條短,一旦市場價格有所波動,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經營安全。
為此,嘉晨集團在建設燃化有限公司的同時,就開始謀劃在山西省靈石縣購買煤礦,自己建設洗煤廠,使整個焦炭產業鏈條得到延伸。集團在黑龍江省鶴崗市和吉林省白山市建立兩個年產120萬噸的洗煤廠,今年2月將全部投入使用。擁有了自己的基地,嘉晨燃化有限公司一舉打破了焦化行業天生是個短鏈條行業的宿命。
變環保壓力為發展動力
十幾年前的一場無序開發混戰,嚴重傷害了我國鎂質耐火材料行業的元氣。當時,我省鎂礦開采管理粗放,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甚至還出現低價競爭出口菱鎂原礦的惡果。衛星照片顯示,在太空上俯瞰遼南大地,一條由無序開采加工而形成的污染帶幾乎遮住了遼東半島大部。
是保護綠水青山,還是攫奪金山銀山?嘉晨集團在利益取舍之間走出一條不平凡的道路。
今年1月8日,國家環保總局來公司檢查工作。一位同志看到嘉晨燃化有限公司廠區內異常潔凈,還以為企業為了迎接檢查沒進行生產。當看到每名工人都在有條不紊地工作,這位同志由衷地感嘆:“我在全國走了很多企業,在焦化這個容易造成嚴重污染的行業中,你們能把清潔生產搞得這樣好,真是太不容易了!”
其實,嘉晨燃化公司也曾經因為污染,而被環保部門通報批評過。如何擺正發展經濟和環保之間的利益取舍關系?嘉晨集團面對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而產生的壓力,積極主動地適應和調整。他們變壓力為發展的動力,推動嘉晨集團淘汰落后生產力,加快實現產業升級的步伐。
據介紹,為了加快向“生產環保型、資源節約型、科技創新型”企業邁進,大幅提升企業的整體實力和能力,躋身世界級的大型煤化工企業,嘉晨燃化有限公司去年投資了4億多元,用于完善大型污水處理廠、建設供應城市居民煤氣工程、利用洗煤下來的煤矸石和煉焦為煤氣發電等配套項目。
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把環保壓力轉化為發展動力的。嘉晨燃化有限公司化學回收區將煉焦炭產生的煤氣進行再回收利用,從煤氣中提取煤焦油、硫銨、硫磺等產品并準備再進一步加工,可以提取近百種化學原料。
嘉晨集團副總經理、燃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連起介紹說,嘉晨在實踐中對原來的企業體系進行重構,通過改建、擴建和新建項目,逐步建立起企業之間的“工業代謝”和“共生關系”。在傳統、落后的生產能力上做“減法”,在先進制造業上做“加法”;對那些不能進入“產業生態鏈”、而廢物排放量又比較大的生產環節,下決心予以改造,使其達到優化標準。
如今,環保壓力在嘉晨實實在在地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嘉晨的環保治理正在從末端治理向源頭和全過程控制轉變;從單純治理向調整產業、產品結構轉變。建設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生態型工業企業,已成為嘉晨的新目標。目前,嘉晨燃化有限公司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對于煉焦產生的焦油、硫銨、硫磺、煤氣等副產品,已經和正在利用起來進行深加工。
變置身世外為融入社會
在創造自己企業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嘉晨集團也在盡著社會責任,他們自覺地把社會責任背負在肩上,主動融入所在地的經濟建設中。
融入社會,首先體現在解決就業上。張金昌是一名下崗職工,多年來沒有穩定的收入,家里日子過得異常艱難。2006年,他到嘉晨集團當了一名保安。當拿到第一個月工資時,他的兒子高興地說:“這下我終于能吃上肉了!”張金昌感慨萬千地對記者說:“多虧了嘉晨集團給了我一個穩定的工作,工作一天回到家里,當我看到兒子的笑臉,一身的疲憊全沒了!”到今年年底,全集團將為社會提供1萬個就業崗位。
融入社會,也體現在公益事業上。去年3月,一場56年不遇的暴風雪席卷全省,嘉晨集團毅然立刻出動20多臺鏟車和翻斗車義務除雪。由于雪大,大石橋市除雪車輛不夠,集團又主動出資120萬元,購買了5臺鏟車派專人除雪。據統計,自從企業成立以來,嘉晨集團向當地社會各界捐贈的款物累計已經超過2500萬元。
融入社會,還體現在為地方經濟作貢獻上。由于重化工業發達,營口地區一半的工業用電量在大石橋,每年生產旺季,為了爭電,企業間鬧得不可開交。嘉晨燃化有限公司為了緩解用電不足自建企業發電廠,裝備了兩套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2萬千瓦。發出的電除了自用外,還上網供給別的企業使用。再有幾個月,企業生產焦炭的副產品煤氣,就可以供給營口市區居民使用,每小時供氣量可達2萬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居民的用氣壓力。
融入社會,更體現在維護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上。近年來,由于一些企業低價競銷,導致我國鎂砂出口價格嚴重下滑。為扭轉這一局面,在2003年年初召開的省第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為省人大代表,孫壽寬在《請省政府支持組建鎂砂出口行業自律組織》的議案中,呼吁鎂砂行業進行行業自律。嘉晨集團還會同12家跨地區、跨所有制企業,聯合組成嘉源鎂砂出口集團,以統一經營、統一報價、統一簽約、統一辦理各項手續的形式參與國際競爭。此舉使國家在沒有增加任何投入的情況下,每年能增加5000多萬美元的外匯收入,使得國家有限的資源得到很好的保護。在嘉晨集團等大企業的帶動下,目前大石橋市已經形成了鎂制品產業集群,以嘉晨集團為龍頭的電熔鎂砂產業發展迅猛,全市電熔鎂砂銷量占世界市場1/3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