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大唐陜西發電公司所屬的石泉、喜河、蜀河三家水電企業,在積極應對暴雨頻降、防汛減災艱巨任務的同時,加強聯合調度,爭取最大限度地增發電量,當月共完成水電量4.34億千瓦時,創水電單月發電量歷史新高,同比增加29.19%,實現了防汛、發電“雙豐收”。
石泉、喜河、蜀河3家水電企業全部位于漢江干流,裝機容量共計67.5萬千瓦,最大限度地多發水電,對陜西發電公司減虧增效意義重大。
年初,在陜西發電公司統一部署下,利用枯水季節,蜀河水電廠提前進行三臺機組小修;喜河水電廠先后完成閘門防腐、消力池水下檢修等工作;石泉水電廠安裝雷達水位計,更換1號進水口液壓式清污抓斗,對2號進水口清污抓斗進行改造,可實現洪水期間不停機作業,夯實了增發電量基礎。
7月份,漢江流域共出現2次重大汛情,面對江水陡漲陡落的實際,陜西發電公司始終強調要“強化溝通,聯合調度,滴水不棄,度電必爭”。洪水前,石泉水電廠5臺機組持續滿發,將水位降到393.80米,低于死水位6.2米,接近393.50米極限死水位,騰庫0.488億立方米,增發電量380.95萬千瓦時。洪水中,通過合理運行閘門和持續清渣等方式,進水口壓差始終保持在0.6米左右,確保機組在高水頭下運行,減少電量損失400萬千瓦時;根據洪峰流量,精確控制水位,增發電量287.93萬千瓦時;大膽攔蓄洪尾,超蓄水量1.083億立方米,增發1391.35萬千瓦時;開展每小時動態對標,機組連續27天超負荷運行,其中7天日電量超5臺機組標準發電量540萬千瓦時,達600萬千瓦時。
喜河水電廠位于石泉下游。汛前,該廠將水位降至357米,低于死水位3米,騰庫0.45億立方米,增發電量264萬千瓦時;按照防汛發電并重原則,合理開啟閘門,增發洪水電量2910萬千瓦時;機組超銘牌5%運行14天,增發電量243.6萬千瓦時;進水口清渣3次,使攔污柵壓差由最高4.5米降低至0.71米,機組負荷由1.7萬千瓦上升至6.3萬千瓦。同時,通過石泉-喜河水情自動化系統,兩廠緊密配合,完成了石泉水電廠有效攔蓄洪尾,喜河水電廠增發電量700萬千瓦時,實現了陜西發電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
7月9日,蜀河水電廠以“廠頂過流”方式確保下游安全度汛。期間,6臺機組陸續停運,當洪水降低時,機組開啟全力增發電量,共騰庫增發97.8465萬千瓦時,洪后超蓄水量超發45.7326萬千瓦時。
據悉,通過洪前騰庫、洪后超蓄、洪中和日常增發等措施,7月份,3家水電企業累計增發電量6787.53萬千瓦時,為安全度汛、增發電量、實現“一保一降”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