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午,又一批小訂單產品在紫金生產線下線,這批Ф32mm規格的51CrV4僅有12噸。
7月19日下午5時許,已下班的小軋公司生產技術部部長曹禮強接到杭鋼集團公司銷售處的電話,有位客戶需要12噸定尺長度為9米的Ф32mm規格51CrV4,問能否在次日組織生產。當時,紫金生產線坯料場沒有51CrV4鋼種的坯料,而20日下午又將換成Ф30mm規格,若按常規組織生產根本來不及。曹禮強立即與生產處取得聯系,得到了生產處的全力支持。生產處錠坯站臨時調整20日上午的送坯計劃,將51CrV4坯料運抵紫金生產線作為第一項工作。7月20日上午9時許,所需全部坯料運抵料場等待入爐。
接到臨時生產任務后,小軋公司對生產各環節進行了協調,51CrV4鋼出爐溫度不一樣,軋制K2、K3孔型尺寸不一樣,精整定尺不一樣,成品打包還要進保溫罩……紫金生產線各道工序崗位人員,按照作業指導書快速進行調整。
市場在變,訂單在變,員工的意識也在變。小軋公司總經理朱初標說,基于生產組織調配的周期、生產工藝銜接和成本控制等因素,早些年的生產組織強調按部就班,一般不會臨時改變生產計劃。隨著市鋼材市場供求關系的逆轉,最近幾年的生產批量越來越小,頻繁換品種已經成為常態,今年還接到一個6噸彈簧鋼的訂單,這在以前是沒法想像的。原先即便要改變生產計劃,至少要提早兩天打招呼,而今是今天打招呼明天就要出產品,這其中得益于相關部門和基層員工市場意識的轉變。
就拿連軋車間精整組冷剪工崗位來說,在整個生產線上算是工作比較單一的——用400噸冷剪把棒材剪成各種定尺。不過,最近幾年,冷剪工也感到產品結構調整帶來的壓力。一名員工說,如今一個爐批號可能要剪成幾種定尺,特別是7月中旬224噸的彈簧鋼計劃量定尺多達11個,不僅定尺變化多,還要剪得準、快。據了解,不同的產品定尺,冷剪工要迅速調整冷剪定位距離,這無疑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對此,該員工說,“這也是企業的需要,客戶有這個要求,我們肯定會盡力去做”。
正是這樣一筆筆小訂單,拉近了杭鋼與客戶之間的距離,從而使杭鋼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依然擁有一大批忠實的客戶。據生產處計劃科工作人員介紹,今年上半年,鋼鐵業開出生產計劃臨時調整單259份,而即便是金融危機后的2009年上半年,調整單也僅有179張,生產計劃臨時調整之頻繁可見一斑。“以快應變,適應市場”,已成為鋼鐵業生產經營的第一核心要素,而杭鋼多年的經驗也證明,惟有各單位的競爭意識和市場化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才能最終贏得客戶的信賴,這項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