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產業轉型嘗試綠色節能路線
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陶瓷生產必須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并已初步建立了以節能50%為目標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體系。在國家政策的規定下,夾江陶瓷產業只有轉型升級才是唯一的出路,對此,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夾江陶瓷產業轉型可嘗試走綠色節能路線。
自去年起,夾江當地政府和企業已經開始在不斷探索陶瓷產業轉型發展方向,經過一年的努力與嘗試也取得一定的成績,其中新中源、新萬興、米蘭諾、建輝、華雄等陶瓷企業作為第一批產業轉型的先鋒,在節能降耗和提升產品品質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卻沒有完全轉變產區目前的現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陶瓷行業已成為門類齊全、規模龐大、體系完整、產品配套能力強、具有明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原材料和制品工業,在國際市場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隨著節能建筑廣泛推廣,社會對陶瓷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場對陶瓷產品節能、降耗、環保指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型綠色節能陶瓷若能順應節能、環保形勢的發展,將成為炙手可熱的產品。據了解,新型節能陶瓷產品目前在市場中正在逐漸增多,比如,綠色環保涂料、節能節水衛浴產品、環保石材、環保外墻磚等。節能環保產品在陶瓷行業廣闊的市場中前景令人看好。產品的銷量也在不斷上升,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雖然,新型綠色節能陶瓷在市場上已經贏得消費者的認可,但是對于夾江陶瓷產區而言卻又具有很大的阻力,首先,生產成本及市場的限制。一直以來夾江都是走傳統的陶瓷生產路線,其生產成本較低以定位中低檔市場,而轉換成綠色節能陶瓷生產將大大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同時還要新建市場網絡布局與定位;其次,核心技術缺失。由傳統陶瓷生產向新型陶瓷生產需要各方面技術的支持,而目前夾江產區最缺的就是核心陶瓷研發技術,沒有技術的支持轉型只是“紙上談兵”。此外,對于相關的配套設施也要不斷的完善跟進。
然而,業內人士認為,在低碳時代到來之際,新型節能陶瓷正是迎合市場發展潮流的產物,節能環保產品也必將成為陶瓷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目前夾江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是迫在眉睫,這也給新型陶瓷的發展帶來了契機。
陶瓷企業需要自內而外的系統改革
一層層的價格褪落,不斷瓦解商家的心理防線。“降價”幾乎成為商家應對冷淡市場的唯一策略。就筆者在長沙馬王堆陶瓷建材城、瑞祥陶瓷建材批發大市場所見,折扣之低,觸目驚心。這里至少反映兩方面的情況,一是放價走量的沖動明顯,二是原本標價之浮夸離譜。選材砍價,貨比三家,如果價格體系紊亂,會讓行業總體誠信度遭遇考驗。
在盈利能力受挫的同時,各家庫存和應收賬款急速上升。隨處可見的打折銷售,讓商戶深感形勢嚴峻,以一種憂心忡忡的姿態堅守,紛紛開源節流,做起過長冬的準備。因此,“去庫存”、“調整結構”、“調低今年銷售增長目標”、“放慢門店擴張計劃”等,成為商戶應對嚴峻形勢的重要手段。這或許是整個家居建材市場較為普遍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