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四路”方針整治耐材行業經濟效益實現翻番:
一是典型引路。
先期開展試點工作,鼓勵部分企業率先上馬隧道窯生產線,通過采取電視專欄宣傳、組織企業觀摩等形式,樹立樣板工程,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二是分類指路。
針對企業不同情況,分類制訂政策,加強引導。對有能力治理的企業,允許邊生產邊治理,限期完成治理任務;對暫無治理能力的企業,限期拆除倒焰窯爐,保留經營資格;對徹底放棄治理、自愿關閉的企業,在規定期限內,允許繼續生產,到期主動拆除窯爐;對擬轉產的企業,在項目審批方面,給予政策優惠,限期拆除窯爐。
三是自選出路.
按照該市規定的幾種類型要求,企業根據自身能力,作出選擇,并辦理有關手續,寫出保證和承諾。
四是切斷退路。
排出日程表,對全市496家企業分為兩批,要求限期完成治理任務。對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依法實施停產治理;對逾期未拆除倒焰窯爐的,組織實施強制拆除。止2006年底,全市應治理改造的496家企業全部拆除了燃煤倒焰窯爐,累計投資5億多元,建成隧道窯生產線104條、梭式窯69座、推板窯15條,改造倒焰窯300余座。通過綜合整治,全市耐材企業產品檔次和整體水平有了質的飛越,總產量可達300萬噸,噸產品節煤40%,經濟效益可實現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