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旅游商品陶瓷研發中心落戶德化,迄今為止德化縣已經擁有星級酒店用瓷生產基地、光波能量瓷生產基地、色釉陶瓷生產基地、陶瓷酒瓶生產基地、茶具系列生產基地等多個協作基地,吹響陶瓷產業轉型升級“集結號”。
陶瓷業是德化的支柱產業與民生產業,全縣現有陶瓷企業1400多家,近10萬從業人員,年產值上百億元,是中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受外需不振、通貨膨脹、銀根緊縮、勞工成本提高、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作為外向型經濟,德化縣陶瓷產業進入“內外交困”和“微利時代”。
“陶瓷企業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幫扶企業就是幫我們自己。”德化縣縣委書記吳深生說,目前德化正通過增加科技含量、文化分量、品牌力量加速推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
科技造血
為提升日用陶瓷生產設備整體水平,上月底德化縣召開日本高浜日用陶瓷全自動生產線交流研討會。日本高浜工業株式會社的專業技術人員與該縣20多家陶瓷企業代表,就如何提高日用瓷機械化生產,樹立自動化生產的理念,提高日用瓷生產的質量、產量及市場占有率進行了深入探討。
“縣里每年投入創新資金3億多元,開發日用陶瓷、旅游陶瓷等新產品2萬多件。”德化縣縣長歐陽秋虹告訴筆者,為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該縣積極引導企業運用技術改造和創新,致力傳統產業高端化,努力降低生產成本,以在激烈競爭中搶占制高點,贏得主動,持續發展。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德化縣引導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建立博士后或院士專家工作站,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推進科技項目研發和成果轉化;突破關鍵共性技術,設立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專項扶持資金,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發揮“一學院一職校一園區兩基地四中心”科技創新平臺作用,加快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重點抓好特種陶瓷材料、窯爐材料等陶瓷原料和燒成技術攻關,突破產業技術瓶頸;推進技術更新改造,瞄準行業先進技術領域,引進陶瓷智能化生產設備,推廣使用自動控制系統及電熱高溫隧道窯,提高裝備水平。
“越是危機,越需要科技創新,只有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德化福杰陶瓷有限公司林福文指著自己研發的新產品特種陶瓷軸承告訴筆者說,公司正高薪聘請40多人的科技人才隊伍,這支隊伍可創造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
文化領航
上月,中國田園畫會副主席、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研究院副院長高永謙與德化祥窯陶瓷研究所簽約,受聘為其藝術總監。
兩個月前,高永謙受德化縣委、縣政府的邀請,來到當地考察調研,并嘗試在瓷上作畫,創作出了一系列瓷藝新作。這些作品在天津中國畫報社藝術館展出,沒想到一炮打響,獲得了客戶的青睞。
“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德化名瓷就需要這樣的名師名畫,用他們的創意與智慧,來增加文化分量與品牌力量!”吳深生表示,“我們正在牽線搭橋,準備把整個德化的陶瓷產區作為中國畫創作研究院的創作基地,經常邀請名師名家前來采風,把他們的所見所思所想畫在我們的陶瓷產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