輥道窯在施工砌筑及設備安裝結束以后,必須經過適當時間的烘烤。烘烤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加熱窯體使之均勻地排除砌體中所含的水份,使砌體達到一定的穩定狀態,從而提高結構強度,確保窯爐的使用壽命和安全生產。
烘烤升溫曲線的制訂
輥道窯的烘烤必須制定合理的升溫曲線,烘窯各階段的升溫和保溫時間應根據窯爐結構特點(窯體尺寸、燃燒結構形式)、砌體特性(材料種類、含水量多少、砌筑質量等)、燃料的種類來確定。
1新建輥道窯的烘烤制度
新建的輥道窯烘窯時間,一般以10-15天為宜,具體方法如下:
升溫范圍(攝氏度)所需時間(天)
室溫——3002-3天
300保溫0.5天
300-5002-2.5天
500-6001-2天
600保溫0.5
600-9002-3天
900-11001-2天
1100-最高燒成溫度1-2天
2老輥道窯烘烤制度
對于使用了一段時間的窯爐,停窯檢修后再次烘烤的時間,則根據停窯時間的長短,檢修量的大小以及檢修部位條件一不同而異,一般以24-32小時為宜,具體方法如下
升溫范圍(攝氏度)所需時間(小時)
常溫——5006-8小時
500-100012-15小時
1000-燒成溫度6-10小時
3輥道窯點火步驟
從靠近冷卻區的最后一組下噴槍開始,一組一組地點火,對于新裝的窯爐,噴槍點火必須以一天兩組的遞增速度來進行(例如:20組噴槍就要用10天時間來進行點火)。上部噴槍直到窯內溫度超過1000攝氏度才點火。為了避免不利因素發生例如窯裂,因此低溫焙燒的時間要盡量延長。
輥道窯在烘烤調試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窯體在加熱烘烤時會產生體積膨脹,因此應經常通過觀察孔檢查各部位的情況,若發現開裂或吊頂磚脫落應及時研究處理,或進行保溫,或適當調慢升溫速度;
2、預熱帶在烘烤過程中往往溫度上升快且不易下降,為了防止窯頭升溫過急而導致窯頂保溫材料脫落,因此要注意升溫情況,適當調節煙風機風閥和預熱區擋火板高度;
3、烘窯過程中往往冷卻帶溫度不易升起來,難以達到燒成曲線的要求,以致在試生產時引起制品驚裂。因此在烘烤過程中剛出產品時應考慮適當的轉速,并注意調整制品之間的間距;
4、各設備的閘板調整次數不能太多,而且每次開閥改變量不宜太大,使窯內氣流速度平穩,溫度變化緩和;
5、經常觀察窯內有無制品重疊和有碰窯墻現象,一旦發現,要及時妥善處理;
6、定期檢查各機電設備運行情況和熱工測量儀表是否正常,以及油壓、風壓是否穩定;
7、定期進行熱工測量(如溫度、壓力等,并以每小時檢查一次為宜),認真做好烘窯調試和調整過程中的有關記錄。
熱工制度的調整
由于輥道窯實質上也是一種小截面隧道窯,故其操作原理與一般隧道窯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通過調節各種閥門的開度來實現溫度、氣氛、壓力制度的控制,尤其是在控壓方面與隧道窯一樣,主要是采用手動調風,即借助于高速排煙總閥、各支閥、抽熱風總閥以及支閥的開度來改變風量,從而實現壓力制度的穩定。在具體調壓過程中,也要遵循一般隧道窯“定中間、抓兩頭、固定參數調整”的原則。穩定零壓面,搞好預熱帶的風量平衡,考慮調節點對其他各點的影響,有針對性地選擇調節點。
調整時必須全面考慮相互配合,每一次調整盡可能固定大多數參數,而調節變動個別或少數因素。因為調整后各個因素間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達到平衡,產生實際效果。因而每次調整后,應當經過一定時間,看到實際效果后,再作下一次調整,否則容易產生調整混亂,達不到預期效果,找不到問題的關鍵。同時每次調整幅度不宜太大,以免各參數波動劇烈。
輥道窯在生產中常見的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法
1、當窯內已達到最高溫度,生燒產品多時,則要從調整950攝氏度到最高燒成溫度的燒成曲線入手;
產品炸裂嚴重,則要分析是預熱帶入窯溫度過高造成的,還是冷卻帶過急造成,當然還需要分析和排除燒成前各工序所造成的原因;
如果是窯頭溫度過高可適當調節各支閥,如果是由于冷卻過急造成產品開裂,則應調節冷卻曲線;
如果700攝氏度以下冷卻降溫速率不合理,則應通過調整低溫熱風閘板和窯尾鼓風量來調節;
如果產品顏色黯淡,色澤不亮,則應考慮各噴槍燃燒的火焰情況和從解決煙氣倒流著手進行調節。
2、若窯內達不到最高燒成溫度,則應調節噴槍。對燒油和煤氣的輥道窯來講,一般是加大霧化風量和燃料量,但也有可能是霧化不好或霧化風量與燃料量配合比例不適當所致,這就應當從調節風油比例來加以解決。
3、如果燃燒區溫度過高,而靠近冷卻帶溫度偏低,則可能是冷卻帶的冷風進入燒成帶太多(窯尾作冷),也可能是燒成帶煙氣倒流進入冷卻帶太多(倒煙);
若是窯尾作冷,應減少急冷風鼓入量(或窯尾鼓風量);
若是倒煙,應減少高溫熱風抽出量。
4、如果整個預熱帶溫度偏低則可能是排煙風機抽力不足,則應從壓力制度、排煙閘板開度大小、風機功率不足、風機風管口徑是否過小、有無漏風等方面尋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