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中國瓷都”美譽的楓溪區是我市陶瓷產業的中心區域,數量眾多的陶瓷企業對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近日采訪了該區國稅局局長王健松,了解當地陶瓷企業發展及國稅部門有關管理情況等。
問:楓溪當地國稅稅收中由陶瓷企業所創造的有多少?
答:楓溪有超過 1451 家陶瓷生產企業,占國稅部門登記經濟戶口總數42 %、工業企業總數73 %。2011年,楓溪國稅部門累計組織國內收入 44296萬元,其中由陶瓷行業直接產生的稅收達到 36166 萬元,占總收入81.7%,從經濟結構、稅收形成因素和市場認同度等多方面來看,當仁不讓是稅收貢獻的第一產業。
問:當地陶瓷企業眾多,國稅部門是如何進行有效監管的?
答:楓溪只有 25 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接近60 家陶瓷生產企業,如此密集程度在粵東地區乃至全省也算少見,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式小作坊或小工廠。這些企業的財務會計核算相對不健全,給國稅部門日常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難,這要求我們必須以更加專業、科學、細致的管理方式,管住企業、管好稅源。
為此,我們以“依法治稅、勤征細管”為理念,下了許多細功夫:一是積極開展行業專業化管理實踐,努力打造“前導管理—監控把關—分析比對—異常預警—評估核查”的陶瓷行業管理鏈條,全面提升管理質效。二是積極總結行業管理經驗,編寫適合陶瓷產業稅源特點和管理需要的《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管理操作指引》、《陶瓷行業稅務管理指引》,用以指導實際工作開展。三是大力挖掘行業稅收潛力,積極推進一般納稅人認定工作,近兩年共促新增一般納稅人超195戶,其中陶瓷企業達到120戶,有效地增加了地方稅源。四是創新管理模式。我們牽頭配合楓溪區管委會出臺了《楓溪區綜合治稅實施方案》,將轄區內各村(居)委會和相關部門的管理資源有機統籌起來,構建了綜合治稅平臺。這一創新模式有效地推動“經濟戶口清理、推進一般納稅人認定、加強‘以電控稅’”等工作的開展,在營造公平公正經濟秩序、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問:當前依然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市外貿出口也造成很大的影響,那么國稅部門在促進企業陶瓷產品出口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稅收來源于經濟,宏觀經濟層面不穩定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經營,進而影響到地方經濟和稅收的持續穩定增長。我們對此非常重視,并以履行自身職能為基礎,從兩個方面幫助區域內企業渡過難關。
一方面是切實貫徹稅收優惠政策,認真執行出口退稅、中小微利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民政福利企業等優惠政策,尤其注重加快出口退稅審批辦理進度,去年累計辦理出口退稅25404萬元,同比增長12.3%,為轄區外貿出口企業及時周轉資金、度過經濟“寒冬”注上強心劑。另一方面是加強納稅服務建設:加強稅收宣傳,通過稅收政策例會、手機短信、電子宣傳欄等平臺向納稅人及時宣傳稅收政策,解答納稅人反映的辦稅難點問題;完善服務手段,提供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一站式服務等;完善管理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納稅人辦稅效率。
在線交流: 121552308
302817315
Copyright © 2003-2025 nhcls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9064054號-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