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股份董秘付吉會表示,新協議確定后,或將追溯今年1月以來的采礦成本,這將對一季度凈利產生影響
繼以21.46億元的虧損額成為2011年度上市鋼企虧損王之后,鞍鋼股份最新公告又稱,預計2012年一季度虧損18.88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261元。而上年同期,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為7100萬元。
對此,昨日鞍鋼股份董秘付吉會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一季報虧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鋼材價格一直低迷,二則是一季度公司仍在執行去年下半年的鐵礦石采購協議。
付吉會同時透露,公司正積極同集團方面協商新的鐵礦石采購定價方案,有望在上半年敲定。新的鐵礦石交易協議的合約周期必定會縮短。另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協議確定下來后,或將追溯回調今年1月以來的采礦成本。“這對一季度凈利潤產生會一定影響,具體多大影響還不好說。”付吉會道。
鐵礦石特殊定價模式 吞噬利潤
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2011年下半年以來,鋼鐵業寒流陣陣,整個行業都面臨著極大的生存壓力。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6日已披露2011年年報的20家以煉鋼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中,業績出現虧損或下滑的已經達到12家。同時,還有8家上市鋼企預告一季度業績,其中7家稱將大幅虧損和下滑。
盡管如此,鞍鋼股份2011年和今年一季度遠超同行水平的虧損額仍然出乎業界的預料。而除去行業低迷、鋼價大幅下滑這一所有鋼鐵公司共同面臨的困境,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鞍鋼股份在所有鋼鐵上市公司中表現最差,與公司特殊的成本定價模式有關。
據悉,與寶鋼等鋼企按照季度定價采購長協礦不同的是,鞍鋼股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所需要的鐵精礦,約有將近一半由集團提供;另有50%來自進口。而進口這部分,也需要走集團通道,因為鞍鋼股份本身沒有外貿資質。鞍鋼股份與集團采購途徑半年簽一次合同,定價原則是按照中國海關事務署所公布的上一半年度海關進口平均價格為基礎,集團再給予5%的優惠。
這樣的定價模式下,鞍鋼對鐵礦石現貨價格的波動就相對滯后。雖然在鐵礦石現貨價格上漲時期能為鞍鋼股份起到鎖定成本的作用,但當鐵礦石現貨價格呈下降趨勢時卻適得其反。
而去年9月以來,國際鐵礦石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從當時的175美元/噸上方跌至目前150元/噸左右的水平,同時行情低迷也令鋼材價格隨行就市出現回落,“這樣一來,在鐵礦石價格下跌時,鞍鋼還必須使用高價原材料。這是導致鞍鋼巨虧的最主要原因。”有券商分析師此前道。
而這種趨勢也延續到了今年一季度。昨日鞍鋼股份董秘付吉會也對本報記者表示,一季報巨虧除了鋼材價格下跌的原因,也與今年一季度公司仍在執行去年下半年的鐵礦石采購協議有關。
同時,目前來看,業界普遍認為鐵礦石價格今年將呈現波動中走低的趨勢,中鋼協副會長此前直言,若國內鋼市進一步萎縮,進口鐵礦石有可能跌破110美元/噸。
因此,如果“鞍鋼股份繼續沿用這種(鐵礦石定價)模式,就相當于上市公司在對集團公司‘讓利’”另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此道。
大股東有望回吐 部分高價鐵礦石獲利
事實上,鞍鋼股份這種成本定價模式已經引發了股東的質疑和不滿。去年10月,鞍鋼股份發布了《2012-2013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測公告》。公司預計2012、2013年關聯交易預計總金額為不超過932億元,其中每年向鞍鋼集團采購主要原材料預計290億元。另外鞍鋼預計每年向集團采購的 “支持性服務”也會達到168億元。
同時,按照擬簽署的《原材料和服務供應協議》,鞍鋼集團向上市公司出售鐵精礦的定價基準為“不高于調整之前的前一半年度中國鐵精礦進口到岸的平均報價,加上從鲅魚圈港到鞍鋼股份的鐵路運費,再加上品位調價后的價格。”
11月30日,鞍鋼再發公告,集團承諾在上述定價基礎上給予優惠,優惠金額最低為前一半年度中國鐵精礦進口到岸的海關平均報價的5%。
盡管如此,在去年12月19日的股東大會上,上述原材料和服務供應協議仍然未獲通過。據悉,這項協議被否的主要原因是因為H股股東投了反對票。
“目前的采購協議會繼續執行到新的協議出來之前。”付吉會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正在積極與集團溝通與協商新的原材料和服務供應協議,應該會在今年上半年確定下來。
而對于新協議中鐵礦石采購價格是否將與現貨價格掛鉤的問題,付吉會表示還不好說,但是“合約周期必然會縮短”。
他同時透露,在新協議確定下來后,集團或將追溯回調鞍鋼股份今年1月以來的通過雙方關聯交易支出的采礦成本。“這對一季度凈利潤會產生一定影響,具體多大影響還不好說。”付吉會道。
在線交流: 121552308
302817315
Copyright © 2003-2025 nhcls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9064054號-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