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硅產業正經歷高速發展后的深刻調整,已步入再次轉型升級、產業生態重塑的關鍵階段。6月25日,以“技術創新降本增效 行業協同砥礪前行”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樂山)硅產業鏈發展大會在四川省樂山市召開,共謀發展,合力破局。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林書成,樂山市委書記趙波,樂山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趙迎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總經濟師張曉輝,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進口調查一處一級調研員夏曙光,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共山,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劉舒琪等領導嘉賓出席會議開幕式。葛紅林、林書成、趙波、張曉輝、夏曙光、朱共山、劉舒琪分別致辭,樂山市副市長張國清作招商引資推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兼秘書長、硅業分會會長段德炳主持會議開幕式。
葛紅林指出,近年來,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晶硅產業以創新破局、協同共進,實現了從規模擴張到質量躍升的歷史性跨越。一是全球晶硅產業主導地位全面確立;二是技術裝備實現從“追趕”到“領先”,裝備水平、生產電耗、光伏用高端產品全球領先;三是產業布局實現集中集約化發展,龍頭企業實現一體化發展、重點區域實現集群集約發展、生產實現更加綠色低碳發展;四是有力支撐了光伏產業跨越式發展。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需清醒認識到,硅產業發展已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期,產能過剩、內卷式競爭、技術快速迭代、國際環境四大挑戰亟待破解。葛紅林表示,面對產業發展新形勢、新挑戰、新格局,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在加速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要以“十五五”規劃為契機,堅持“五個統籌”,推動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一是要統籌當前與長遠,精心謀劃“十五五”發展規劃。晶硅企業要全面系統地總結“十四五”期間的發展經驗,深入分析行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科學研判行業發展的趨勢,為“十五五”規劃布好局、起好步,要高度重視晶硅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謀劃。二是要統籌競爭與協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遏制非理性擴張,規范行業投資秩序,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嚴控新增產能,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強化行業自律和市場監管,整治劣質低價競爭,建立全產業鏈供需預警平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兼并整合,以能耗、質量標準倒逼落后產能加快退出,提高頭部企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全球話語權。三是要統籌技術創新和迭代投資,保持國際競爭力。緊扣國家戰略,聚焦前沿領域,聯合科研院所突破“卡脖子”技術,進一步夯實產業優勢。在科技創新工作中,要統籌好預研一代、開發一代、應用一代的關系,形成螺旋式迭代的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的可持續增長。要以企業效益最大化,因企制宜地實現質量效益型的投資,防止跟風式地盲目投資、侵犯技術知識產權的投資,當前特別要防止追求規模,做大產量、同質競爭、加劇內卷的投資。四是要統籌節能減排與清潔能源,塑造綠色新形象。全行業要加快推進全生命周期低碳化發展,積極推廣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推動產業繼續向清潔能源優勢地區轉移、集中,持續提升清潔能源應用比例,不斷厚植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打造“綠色硅材—清潔能源—循環利用”閉環。五是要統籌國內與國際,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持續深耕國內大市場,積極對接“千鄉萬村馭風行動”“整縣光伏推進”等政策,加快拓展BIPV、儲能等新場景,持續培育和開拓新的需求增長極,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不斷優化國際布局,以“一帶一路”為依托,在東南亞、中東建設“本土化+中國技術”生產基地,規避貿易壁壘,增強開拓國際市場的行業自律,避免無序競爭。
林書成在大會致辭中表示,四川作為中國光伏產業多晶硅發源地,已形成全鏈條布局,全球光伏十強企業6家落戶,多晶硅產量占全國20%,電池片占全國六分之一。樂山作為成樂眉宜光伏產業走廊關鍵城市,已形成高純晶硅38萬噸、拉棒71GW、切片38GW的產能,規模穩居全球第一方陣。為進一步強化務實合作,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美好未來,他提出3點希望:一是深化交流合作,共筑創新生態;二是優化營商環境,共建產業高地;三是把握時代機遇,共享發展紅利。期待與企業家攜手,共同譜寫互利共贏、合作發展的嶄新篇章。
趙波介紹,從1964年新中國首家半導體材料企業扎根,歷經60余載的堅守與奮斗,樂山書寫了光伏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壯麗華章,匯聚通威、協鑫等龍頭企業,高純晶硅產能穩居全球第一方陣,構建了“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電池片”的全產業鏈,晶硅光伏產業入選全國民營經濟百強產業集群。他表示,雖然行業面臨深度調整,但樂山加快打造晶硅光伏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的決心矢志不移,樂山將充分發揮產業優勢,以政策支持、服務保障誠邀廣大企業家到樂山投資興業。
張曉輝表示,當前,在地緣經濟緊張和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面對錯綜復雜、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光伏產業如何實現再突圍是首要課題,因此,需要優化行業服務鏈條、合理布局產業鏈條、整合各類創新鏈條。他認為,“專精特新筑基、數智轉型賦能、國際合作拓疆”是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密碼,中小企業只有走穩專精特新發展創新之路,才是實現新突破的關鍵“支點”。
夏曙光在致辭中指出,中國硅產業用20年完成了從“受制于人”到“全球引領”的史詩級跨越,成為支撐國家能源轉型與科技自強的戰略基石。回溯中國硅產業的崛起,始終伴隨著與所謂“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抗爭。在產業由弱到強的歷程中,貿易救濟調查始終是維護我國硅產業安全的重要防線。當前,國際貿易形勢紛繁復雜,貿易摩擦處于高強度階段,主要呈現出數量激增、國別擴散、產品擴圍、手段升級4大特點。未來一段時期貿易摩擦形勢仍將十分嚴峻,希望行業一方面做好自律,避免“內卷外化”,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隨時抵御進口沖擊及國外貿易救濟調查的準備。
朱共山在致辭中指出,當前,硅產業正處價格雙殺、深度變革的關鍵節點,需以“政策+市場”雙輪驅動產能整合:工業硅領域應重構能耗、碳排放及環保標準,淘汰落后產能;多晶硅領域需以ESG和綜合能耗為核心,甄別有效、無效及落后“三類產能”,通過兼并重組化解“僵尸產能”,推動價格回歸合理區間。他呼吁,樂山發揮水電資源優勢,向下延伸BC電池、光儲一體等新賽道,持續加大科研創新力度,通過集群協同、鏈群共舞,打造“中國綠色硅谷”升級版,為全球硅產業提供破卷突圍的“樂山樣本”。
劉舒琪在致辭中表示,我國光伏產業歷經半個多世紀發展,已從被“卡脖子”躍升為全球引領,成為端到端自主可控,推動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和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力量。當前,光伏行業雖面臨供需失衡、內卷競爭等挑戰,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她指出,硅產業鏈涵蓋工業硅、高純晶硅、硅片等多個環節,各環節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行業協同是應對市場波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通威希望能與各位同仁一起加強合作,整合資源,攻克行業共性難題,提升全產業鏈技術創新能力,打造互利共贏的行業生態,共同書寫中國硅產業鏈發展的嶄新篇章。
在主題報告環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主任鐘財富、福建鋸能電力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許志分別作題為《新能源政策分析與晶硅產業發展思考》《HBC—引領最高效率硅基太陽能電池新時代》的報告,該環節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規劃研究辦公室)主任、硅業分會常務副會長林如海主持;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硅業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徐愛華主持下午主題報告環節;硅業分會專家組副主任呂錦標主持高層對話環節。
26日,會議還將舉行工業硅、晶硅光伏市場、技術專題研討會,來自全國涉硅企業、科研院所、市場研究機構的專家,分別就晶硅宏觀政策、市場趨勢、產品研發、裝備開發、技術應用等話題進行分享交流。下午,與會嘉賓代表將走進中國綠色硅谷,前往五通橋經開區服務中心、樂山協鑫、永祥新能源、永祥光伏科技等地參觀考察。
本次會議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北京安泰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特邀協辦,得到了樂山協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樂山)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樂山京運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樂山高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順天電極有限公司、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等機構的鼎力支持,來自業界生產、消費、貿易、環保、設備、研發、金融、媒體等各方面的近600位代表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