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5年(第二十一屆)中國有色金屬礦業大會在青海省西寧市開幕。本次大會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數智引領、共筑未來”為主題,深入探討有色金屬礦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共謀產業轉型升級之策。來自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礦冶生產、裝備技術、科研院所、投融資等領域的1500余名參會代表齊聚一堂,共商有色金屬礦業高質量發展大計。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青海省政協副主席張曉容,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政昌,自然資源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青海省政協常委、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張永利,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郭丹,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浩祥,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海豐,中國礦業聯合會副會長王炯輝,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田永忠,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吳世周,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張銘,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副會長高烈,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斯浪,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貞柿等領導出席會議。葛紅林在大會上講話并作報告;自然資源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王炯輝、王海豐、田永忠、張銘依次致辭。沈政昌,吳世周作主旨報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王健主持大會開幕式。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重金屬部兼礦產資源辦公室主任段紹甫主持主旨報告環節。
葛紅林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青海有色金屬產業在戰略資源保障、加快綠色低碳礦業發展及創新驅動步伐等方面取得的發展成效,并從全球有色金屬礦業發展新變局、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五大新態勢、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四大驅動”等4個方面發表了意見。
葛紅林指出,隨著大國競爭日趨激烈,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持續深化,關鍵礦產已成為各國戰略博弈的關鍵領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有色金屬礦業的戰略價值在全球范圍內日益凸顯,其發展格局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地緣博弈加劇,關鍵礦產供應鏈面臨失穩的風險;資源民族主義抬頭,海外布局面臨再重構的風險;綠色低碳、負責任采購等要求升級。近年來,我國有色金屬高質量發展成果卓著,呈現出繼續保持向新向好發展的良好局面,技術創新成為行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產業鏈融合和政策協同為產業注入新活力,綠色礦山工廠建設大幅提升行業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有色金屬行業對現代制造業戰略支撐作用不斷凸顯的發展態勢。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中國有色金屬礦業發展仍面臨關鍵資源對外依存度高、礦山和冶煉環境治理形勢嚴峻、技術創新瓶頸亟待突破、內卷化競爭制約行業發展等“四重”挑戰。
葛紅林強調,面對變局,中國有色金屬礦業必須堅持“四輪驅動”,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一是以創新為引擎,筑牢國家資源安全屏障。行業企業要將“找礦突破”作為核心戰略任務,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實現勘探開發重大突破,把提升資源保障能力上升到維護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增強戰略博弈主動權的戰略高度。二是以綠色為底色,重塑礦業價值邏輯。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圍繞綠色礦山建設、生態修復治理、廢尾綜合利用,探索“零碳礦山”新路徑,打造“零碳、零廢礦山”示范工程,逐步實現有色金屬礦業可持續低碳發展。三是以數智為手段,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化“雙鏈融合”。重點從科技攻關、產業轉換和數字賦能三方面推進:在科技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在產業端推動礦業產學研協同和開采冶煉聯合;融合5G、大數據等技術構建智能管控平臺,實現礦山勘探、生產、管理的全流程數字化升級。四是以共贏為理念,開拓國際礦業合作新格局。中國有色金屬企業境外合作正由“資源合作”轉向更能贏得合作國長期信任的“技術共生”“文化共鳴”階段。中資企業走出去在資源國開展資源合作的同時,要通過“中國速度”的靈活落地、最優化的資源整合能力和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深度綁定等方式提供“中國方案”。
王炯輝表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有色金屬領域大有可為。有色金屬行業的創新發展過程,也是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蓄能增勢的過程。二是完整全面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促進行業綠色轉型發展。三是深化國際合作,有色金屬行業大有可為。中國將不斷深化礦業領域的雙邊、多邊國際合作,深化技術合作、產能合作、產品合作,更加堅定走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路徑。中國礦業聯合會愿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以及業界各位同仁一道,在礦業企業、會員單位和政府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和聯系的紐帶,共同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王海豐表示,中國有色金屬礦業大會至今成功舉辦21屆,已成為展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高質量發展成果的重要舞臺,是洞察行業趨勢的前沿窗口,為礦業企業展示形象、深化合作提供了優質平臺。西部礦業作為與行業共同成長的礦業“老兵”,始終牢記資源安全“國之大者”,秉持礦業報國的初心使命,積極融入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高效開發“礦山、鹽湖、生態”三大資源,持續推進質量效率動力變革,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西部礦業以產能升級提升保障能力,以創新驅動加快動能轉換,產業規模大幅提升,經營業績屢創新高,呈現出穩中向好、快中提質的發展態勢。他提到,此次礦業大會的主題也是未來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方向,西部礦業愿與行業同仁一道,以此次大會為起點,抱團奮進、攜手向前,共同構建“創新協同、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產業生態。
田永忠表示,面對全球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等挑戰,需保持清醒頭腦,堅定發展信心,不斷開創有色金屬礦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中鋁集團始終堅持以創新為引領,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數智化變革,努力打造“科技創新、礦產資源、高端先進材料、綠色低碳低成本數智化”四個特強,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同時,致力于構建綠色礦山、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在數智化轉型方面,中鋁集團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有色金屬礦業”新模式,將“坤安”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在智能礦山場景中,建成全國首個5G工業應用有色金屬地下礦山,在高海拔露天鉛鋅礦山實現了國內首個有人與無人駕駛混編,為有色金屬礦業的發展提供了數智化支撐。
張銘介紹,上期所作為國家金融基礎設施,始終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宗旨,并將保障市場平穩運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作為工作的根本目標,強化期現協同,不斷豐富有色金屬期貨和期權品種體系,助力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更好地服務新型工業化發展建設需求。主要體現在,一是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有色金屬產品體系持續完善;二是多措并舉,助力實體企業更好參與期貨市場;三是持續強化風險防控能力,確保市場平穩運行。面對近期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的新變化與新特點,上期所嚴格落實“四早”原則,積極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同時,持續加強協作,強化期現聯動監管,優化市場生態,為市場平穩運行保駕護航。下一步,上期所將凝聚產業鏈及市場各方合力,助力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穩健發展并邁上新的臺階。
開幕式后,舉行了國家重點圖書《中國礦產地質志》贈書儀式。據了解,國家重點圖書《中國礦產地質志》是自然資源部統籌推進的百年志書重大工程、中國礦產資源領域的大百科全書,由全國630余家單位、450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研編,計劃出版220余部志書,目前,已正式出版發行100部志書。此次大會上,《中國礦產地質志》主編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向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各贈送《中國礦產地質志》65部;并向全國有色地礦行業杰出單位代表進行了贈書。高烈主持儀式;《中國礦產地質志》項目辦公室副主任王巖作《中國礦產地質志》介紹。
在主旨報告環節,沈政昌在題為《選礦數字孿生技術開發與實踐》的報告中,從數字孿生通用技術、選礦機理模型發展歷程和進展、選礦數字孿生關鍵技術、選礦數字孿生系統典型應用等4個方面,分享了數字孿生技術在選礦領域的開發與應用,為智能礦山建設提供了技術借鑒。吳世周在題為《牢記“國之大者” 踐行礦業報國以礦產資源多元開發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從穩健發展助力經濟安全穩定,優化治理、守牢安全穩定底線,企地共榮凝聚發展合力等3個方面,闡述了西部礦業在礦產資源多元開發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此次會議為期兩天,會議設置了礦業形勢論壇、“一帶一路”與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論壇、資源勘查技術發展論壇、資源開發技術與裝備論壇、關鍵新能源礦產開發論壇、礦業市場與資本論壇等論壇活動,并同期召開智能礦山分論壇。論壇內容涵蓋2025年全球金屬礦業形勢分析、綠色礦山建設實踐與展望、西部“一帶一路”地區銅金銻找礦勘查進展與資源戰略、智能礦山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礦產資源綠色勘查技術發展趨勢等內容,30余名有色金屬礦山領域資深專家、學者在大會上展開深度研討,為推動有色金屬礦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本次大會的召開,為有色金屬礦業應對全球產業鏈變革、把握新質生產力機遇提供了重要交流平臺。大會由北京安泰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得到了中國礦業聯合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中國黃金協會、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中國化學礦業協會等兄弟協會以及中國鋁業集團、上海期貨交易所、丹東測控、中國二十二冶集團、中鋁國際、埃克森美孚投資、五新裝備等單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