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轉窯是大多數廠家進行生產使用的主要煅燒設備之一。窯筒體的耐火磚是靠拱的作用隨筒體的轉動而動,中間面的曲率是隨著筒體的轉動而做周期增減,變化幅度隨筒體橫向變形的增大而加劇。筒體橫截面的變形與回轉窯的3個支點有關,且受滾圈與筒體的間隙影響。如何進行控制也是生產廠家所關注的問題。
間隙的控制方法和原理
回轉窯滾圈與筒體的間隙、滾圈及其滾圈處的筒體強度在設計時很關鍵,但炭素生產廠家為提高產品質量,大多提高煅燒溫度,又由于制造、運行等原因,導致實際運行中滾圈與筒體間隙處于不合理失控狀態。
滾圈間隙儀法
在回轉窯運轉時,將裝有圖形板的滾圈磁座先吸附在滾圈的側面上,圖形板隨滾圈轉動。在固定圖形板時,應注意圖形板方位的準確。然后將用彈簧支撐的畫筆的筆尖對準圖形板的合適位置,通過筒體磁座吸在墊板或筒體上,隨筒體轉動。當窯體轉動一圈時,畫筆就會在圖形板的紙上畫出一個半波形曲線。高度H即是滾圈的實際間隙值,長度L即是筒體轉動一圈時與滾圈的相對滑移值。
滾圈間隙儀結構簡單,體積小,價格便宜。但是操作環境艱苦,且不能連續記錄。改進措施是用滾圈間隙儀和窯側設置的噴霧風機可以對滾圈間隙進行人工控制。具體做法是:當發現窯筒體溫度升高,滾圈間隙接近于零時,就可用間隙儀準確地測出滾圈間隙。如果滾圈間隙已過2mm(參考)就應起動噴霧風機,這時不噴水,如果窯筒體溫度繼續升高,表明僅用風冷不夠用,再開動水路,呈霧狀噴到筒體上,對筒體進行冷卻。如果這時筒體溫度下降,就可停水,只用風冷。若是筒體溫度繼續下降,滾圈間隙增大到3~4mm(參考)時,把風機也停開。用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控制滾圈間隙,但其操作煩雜難掌握,稍有不慎,間隙就會失控,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國內外出現的自動冷卻裝置,能夠連續準確地控制滾圈間隙,使其處于合理的范圍之內。
筒體與滾圈之間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回轉窯筒體的橫向變形量,不管是什么樣的變形都會引起耐火磚的松動,排列扭曲和斷裂,從而發生掉磚紅窯事故,更嚴重時筒體出現裂紋,甚至斷裂,整個筒體的損壞。這都嚴重的影響了回轉窯的生產;剞D窯滾圈間隙的控制具有十分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