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爐煤、窯煤均合理用量
系統各部位溫度都正常,熟料結粒細小而均勻,黑色1~5圓粒,礦物晶體發育良好,強度高,游離鈣低;剞D窯內窯皮平整,長度、薄厚合理,耐火材料使用周期長。
二、爐煤少、窯煤多
在這種煅燒制度下,分解爐及預熱器溫度偏低,生料預燒不好,如窯分解率不高。這樣就迫使窯頭多加煤加強煅燒,結果短焰急燒,高溫集中,燒成帶縮短。C3S形成時間短,熟料強度有所降低,且結粒大小不均齊,伴有黃心,游離鈣升高。此時在操作上感覺料子吃火,不易燒。筒體掃描顯示燒成帶溫度高,窯皮和耐火材料承受的熱負荷大,容易受損,不利于長期安全運轉。
如果窯煤用得過多,沒有充分發揮預熱器及分解爐高效率傳熱的原理,單位熟料熱耗就會提高。為使熟料煅燒合格,窯速要減慢,產量要降低。這種情況的極端情況就是中空窯。
三、爐煤多、窯煤少
此時分解爐出口溫度升高,而中下部因分解速度加快吸收了大量的熱,所以溫度變化不大。窯內溫度偏低,電流也偏低。由于入窯分解率高,預燒比較好,形成低溫長帶煅燒。熟料外觀色淺、球細小,粉塵多,飛砂大,無光澤,升重低,強度低。粉塵飛砂對窯口及噴煤管澆筑料磨損大。
如果多加的爐煤燃燒完全,則窯煤就應按比例增加用量,相應生料量及用風量就可增加。這是提產降耗的正確途徑。如果窯煤加不上或料量、風量加不上,則爐煤多加就沒有意義了,從此,我們可以找到什么是影響提產降耗的瓶頸。
但是過多的爐煤量到已不能在分解爐內完全燃燒或致使分解率過高時,系統會出現兩種不利的情況,操作員必須清醒地認識并嚴格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