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濮耐股份發布的年度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濮耐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4.73億元,同比增長10.88%,實現凈利潤2.48億元,同比增長7.87%。
從營收的維度來看,濮耐股份作為我國耐材行業領軍企業,或將成功躋身全球耐材企業前十強的行列,具體排名情況還需根據全球各頭部耐材企業的財報來定。
但無論如何,2023年濮耐股份繼續以國內耐材行業出口額排名第一的成績,在不斷強化著其耐材出口龍頭企業的地位的同時,也在朝著全球耐材領軍企業的行列闊步前進。
據統計,我國耐火原料及制品規模以上企業近2000多家,長期處于無序競爭的狀態,生產企業多、小、散是造成行業無序競爭的主要因素。通過近幾年行業競爭的篩選和環保治理導致的淘汰,中小型耐材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具有產品、技術、價格、服務等方面綜合優勢的大型企業優勢明顯。目前市場逐步走向規范化,龍頭企業在市場競爭格局下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行業龍頭企業的地位。
濮耐作為行業內頭部企業,擁有從自有礦山開采到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布局,可以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耐火材料系統解決方案,通過多年積累,公司已經建立起優質的全球化客戶網絡與渠道,除在國內有37個辦事處外,還在美國、韓國、印度等國家設有9個分子公司及辦事處,擁有較強的全球化營銷能力及深厚的市場基礎,目前已為世界鋼鐵百強中的70多家提供優質產品和完善服務。
公司十分重視科技創新,擁有以前瞻性研究為主的北京科技研發中心和以應用型研究為主的濮陽技術中心,同時還有在建的上海研發中心,公司技術研發實力雄厚、創新成果顯著,對現有產品進行改進的同時不斷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提高產品穩定性與可靠性。公司主導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居世界先進水平,替代了進口產品。公司不但注重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做精做專是公司的發展基礎,還有一系列貼心的售后服務,不斷提高營銷團隊和服務團隊的整體素質。
公司在西藏、青海、新疆分別建立鎂質原料基地,確保了公司主導產品所需優質鎂砂等原料的供應,2021年公司投資設立的上海銀耐聯運行后有效降低了原料采購價格以控制成本。同時公司的生產、檢測設備居國內領先水平,2023年新建和升級了多條國內外全流程智能化生產線如:年產15萬噸國內全智能化鎂碳磚生產線,年產1萬噸轉爐擋渣板全自動化生產線。這些智能化生產線不論從產品質量穩定,效率提升,節能環保,還是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面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2023年耐火材料行業運行情況總體平穩,受下游需求疲軟的影響產量略有下滑,2023年全國耐火材料產量2,292.70萬噸,同比下降0.36%。總體上看,行業經營形勢中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低、減排和智能制造水平低、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根據耐火材料行業協會多年對行業數據的統計,行業集中度持續不斷向頭部優勢企業集中。白剛玉、棕剛玉、鎂砂等原料生產企業庫存水平較高,選擇停產、限產企業數量較多。價格方面,同質化競爭較為激烈,市場低價貨源較多,加之替代產品價格較低,生產企業不得不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受上下游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影響,耐火材料行業同業競爭加劇,行業內大多數企業利潤明顯下滑。
耐火材料行業具有兩大區域性特點分別是資源型和市場型,無明顯的周期性和季節性。從資源性看河南、山西等地擁有豐富的鋁礬土資源,遼寧鎂礦資源儲量大,山東有豐富的石墨、粘土資源。因此河南、山西、遼寧、山東成為中國耐火材料的最主要產區,這四省耐火材料制品占全國總產量的 85%左右。從市場性看河北、浙江、江蘇、北京等地存在較多大型鋼鐵企業,也形成了一些耐火材料生產廠商,由于當地沒有資源優勢,技術、創新與服務就成為該地區耐火材料生產企業生存發展的主要手段。
濮耐股份主要采用為“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生產部門依據公司及其子公司銷售部門與客戶簽訂的銷售合同轉化為銷售計劃。
隨著公司原材料事業部各條產品線的投產,截至2023年底,公司鋼鐵事業部所轄各生產基地耐火材料制品的設計產能為69.80萬噸,原材料事業部所轄各生產基地原料產品的年設計產能為46.50萬噸,環保耐材事業部所轄各生產基地耐火材料制品的設計產能為27.00萬噸。
公司在美國及塞爾維亞所建工廠均已投產,是公司海外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步。美國工廠設計年產2萬噸鎂碳磚產能,目前產品獲得美國客戶的一致好評,訂單不斷增加。塞爾維亞工廠一期設計產能4萬噸,其中鎂碳磚產能3萬噸,不定形產品產能1萬噸。隨著美國和塞爾維亞工廠連續投入生產,為公司的海外業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應對海外運輸等多變的國際環境。公司繼續推進自動化升級改造,提高效率,提升產能,對鄭州匯特、柳屯分廠等生產線做進一步的自動化改造,提升公司的生產效率。
2023年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地緣沖突不斷,國內經濟復蘇勢頭低于預期,全國及全球鋼鐵產量較上年基本持平。面對一系列不利因素,公司在董事會及管理層的領導下和全體員工的努力下,積極應對化解各類風險,全年實現收入利潤雙增長。2023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7,291.60 萬元,同比增長 10.8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4,769.78萬元,同比增長 7.87%。其中,鋼鐵事業部實現營業收入480,634.37萬元,同比增長10.97%;環保材料事業部實現營業收入49,692.78萬元,同比下降1.71%;原材料事業部實現營業收入58,209.72萬元,同比增長21.24%。
2023年公司鋼鐵事業部在國內市場方面穩定增長,營業收入創出新高,在加深原有客戶的合作力度之外又開拓了一些高質量的優質大客戶,全年回款率也顯著提高,與國內重點客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也將國內耐材整包銷售和服務模式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海外市場方面繼續發力,在 2023 年海外地緣政治局勢更加復雜的背景下,公司通過高效的集團化運作緊抓老客戶挖潛及新客戶開拓,海外市場收入再創歷史新高,東南亞及韓國等市場區域銷售額顯著增長,新區域業務也有較大突破。2023 年,公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的銷售收入112,557 萬元,再創歷史新高。公司近年來最重要的海外布局美國工廠和塞爾維亞工廠均已正式投產,目前美國工廠訂單情況良好,塞爾維亞工廠正在努力開拓更多市場,兩家海外工廠的良好運轉為公司未來穩固和開拓美洲及歐洲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環保耐材事業部繼續深耕細作水泥行業,在下游水泥行業連續多年需求下滑的情況下,全年保持事業部運行平穩。事業部2023年重點在“大集團”、“大水泥”、“大協同”、“冷門小行業”等市場拓展上下功夫,下游客戶穩定合作,新客戶拓展有力,2023年成功開拓了一批涵蓋水泥、有色、金屬鎂、石灰、垃圾焚燒等行業的客戶,同時在管理中堅持重質量、重研發、抓回款、減庫存。
原材料事業部2023年以新項目建設及各生產基地自動化改造為抓手,以降本增效為目標,實現了再生電極冶煉電熔、輕燒回轉窯提產及套筒窯降本等工作,在生產工藝優化,新產品開發、替代,新市場的開拓特別是在鎂鹽化工、濕法冶金、電工級氧化鎂市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