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在12月16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全球煤炭消費量將在2022年創下歷史新高,若不加大力度轉向低碳經濟,未來幾年煤炭消費量將保持在與今年相近的水平。
IEA年度煤炭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將增長1.2%,年度使用量首次超過80億噸,并且超過2013年創下的歷史記錄。
該機構還預測,隨著煤炭在成熟經濟體使用量的下降被亞洲新興經濟體持續強勁的需求所抵消,煤炭消費量將在2025年之前保持在這一水平。
這意味著,到目前為止,煤炭仍是全球能源系統中最大的單一二氧化碳排放源。
今年全球煤炭產量將創新高
IEA預計,今年煤炭需求增幅最大的是印度,增長7%,其次是歐盟,增長6%。不過,到2025年,歐洲煤炭需求預計將降至2022年水平以下。
IEA預計,今年全球燃煤發電量將升至約10.3太瓦時的新紀錄,而煤炭產量預計將增長5.4%至約83億噸,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該機構預計,明年全球煤炭產量將達到峰值,但到2025年將降至2022年水平以下。
IEA能源市場與安全主管KeisukeSadamori表示:“全球化石燃料使用量已接近峰值,煤炭使用量將率先下降,但眼下我們還沒到那個地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煤炭價格高企且生產商獲利豐厚,但沒有跡象顯示,對出口驅動型煤炭項目的投資激增。IEA在報告指出,這反映出投資者和礦業公司對煤炭的中長期前景持謹慎態度。
煤炭重獲青睞背后
2022年煤炭消費趨勢與去年各國在聯合國氣候談判中做出的承諾背道而馳,當時有194個國家承諾逐步減少煤炭使用以減少排放。
然而,俄烏沖突后,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以及隨后的天然氣供應中斷,促使一些國家顧不得此前作出的承諾,轉而增加使用相對便宜的煤炭。
作為一直以來的“脫碳先鋒”,歐洲煤炭消費量大增的原因是,隨著天然氣價格高企以及俄羅斯大幅削減了對歐天然氣供應,從天然氣轉向煤炭,以滿足能源需求。
此外,一些國家的熱浪和干旱在推高電力需求的同時,卻對電力生產,例如水力發電,造成了嚴重影響。
與此同時,核能發電承壓,尤其是在歐洲,核電大國法國關閉了數十個核反應堆進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