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融合——景德鎮國際當代陶瓷繪畫提名展在三寶文創中心開幕。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曹雄泰致辭并與現場嘉賓共同為展覽開幕剪彩。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正,景德鎮陶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主持行政工作)呂品昌,景德鎮陶瓷大學副校長呂金泉等出席開幕式。
曹雄泰指出,此次展覽將工藝性和材料性、時代性與審美性并置其中,倡導時代新象和百花齊放,通過中外藝術家的共同參與,以不同的陶瓷材料呈現出各自的藝術理念;追求藝術風格與整體文化精神的契合,在傳統陶瓷文化與現代藝術思想之間尋找新的平衡,充分體現了本次展覽的“融合”主題。融合意味著彼此間的包容并蓄、意味著互動中的碰撞生發、意味著結合后的思想升華。
曹雄泰表示,景德鎮是千年的制瓷古鎮和享譽世界的瓷都,2019年又獲批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這是景德鎮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和時代賦予的重大使命,也是新時代國家對景德鎮的期許。依托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發展平臺,景德鎮陶瓷文化必將迎來大繁榮,陶瓷繪畫作為陶瓷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也必將迎來新的時代機遇。此次展覽是對試驗區陶瓷文化發展建設的積極回應,賦予了陶瓷繪畫以新的時代意義。
據悉,此次展覽是2021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的平行展,由市政府、景德鎮陶瓷大學、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國際陶藝學會(IAC)聯合舉辦,以提名的方式邀請了國內外從事陶瓷繪畫的50位知名藝術家參展。
3月2日,作為2021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平行系列活動之一的“學院工作室藝術家創作展演”在陶溪川文創街區舉行,活動總策展人呂品昌,執行策劃李偉,活動由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美術學院、陶溪川·景德鎮國際工作室、陶溪川·陶公塾承辦。
展演現場,邀請了干道甫、何科丁、劉樂君、李少廣、苗磊、孫銘瑞、王清麗、魏小豪、張琨、張凌云等10名最具代表性的學院陶瓷藝術家,他們從拉坯、手工成型、古彩、粉彩、青花、陶瓷書法、陶瓷首飾、瓷壺制作、陶瓷雕刻等陶瓷技藝入手,融入個人的創作理念,通過現場教學和交流互動,與大眾共同分享陶瓷文化藝術的魅力,提高大眾對陶瓷文化的認知。這些藝術家皆以傳統陶瓷技藝傳承與創新為理念,具有獨特的陶瓷技藝和藝術特點,通過他們的技藝展示讓大家看到陶瓷藝術的學術性和思想性在新時代得到了進一步詮釋。
據介紹,此次創作展演活動將豐富傳統陶瓷文化的內涵和民族文化的傳播方式,增強大眾對于中國陶瓷文化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進一步推動陶瓷文化和藝術的當代發展。
3月2日下午,“瓷的精神”2021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專題講座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多功能報告廳舉行。
此次講座主題為“博物館與陶瓷文化傳播”,主講人陳履生圍繞博物館與陶瓷文化的關系,向聽眾詳細介紹了中國陶瓷經由海上陶瓷之路的傳播而走向世界的過程和意義,以及中國陶瓷在外國知名博物館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如何通過博物館推動陶瓷文化傳播和研究博物館與陶瓷文化傳播的關系,讓今天的陶瓷文化像過去那樣承擔起歷史的責任,利用博物館促進中國陶瓷文化的當代傳播。
3月2日,“瓷的精神———2021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配套活動———《陶瓷,讓人類文明生輝》藝術家講座在景德鎮御窯博物館舉行。
講座邀請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夫也作專題授課,他以《陶瓷,讓人類文明生輝》為題,從陶瓷藝術的特性、古波斯文明的陶藝、古印度文明的陶藝、古代地中海文明的陶藝、古希臘文明的陶藝等幾方面,通過詳細的案例,以及不同的陶藝作品圖片,對陶瓷與人類文明的關系進行了精彩的闡述。張夫也認為,自古以來,陶瓷藝術就是人類文明的高容量載體和人類文化的縮影。陶瓷藝術不僅體現了手工藝文化的特點、人的價值,而且也展示了人本身的作用,充滿了人文情懷。陶瓷藝術發展的歷程,實際上就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歷程。
據了解,張夫也曾任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藝術類核心期刊《裝飾》雜志主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學部主任、世界藝術史研究所所長。著有《外國工藝美術史》《世界裝飾藝術史》《外國現代設計史》《日本美術》等多部專著和教材,發表多篇在國內學界有影響的學術論文。在精心研究藝術理論的同時,亦積極參與藝術創作,并在繪畫、書法、篆刻以及陶瓷美術方面造詣頗深。
人物訪談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越申:雙年展是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的具體舉措
非常高興能來參加此次雙年展,這個展籌備了一年多,展覽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重要指示精神的一個具體舉措,我覺得意義非常大,也非常重要。
作為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也在從各個方面打造擴大景德鎮陶瓷的影響力,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咱們江西的故事,講好景德鎮的故事。我們計劃今年下半年在景德鎮舉辦4年一屆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展,這個大展可以說是中國陶瓷界的奧林匹克,目前已經舉辦11 屆了,歷時40多年,景德鎮是中國陶瓷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希望景德鎮能再次走出江西,走向世界。
同時,包括材料的研發,科技創新,還有整個陶瓷產業的打造,希望通過景德鎮這張名片把它打造好,也是對中國其他陶瓷產區一個很好的促進,可以說是進一步落實“四個自信”,把優秀的中國陶瓷文化弘揚到海內外。
省文聯主席葉青:希望展覽實現可持續性健康發展
這是一個高水平的展覽,2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把他們這些年在陶瓷藝術方面的探索,包括對材料的新認識,對陶瓷美學的新拓展,在這里進行了一次聚會和交流,200多件作品應該充分展示了近年來全球陶瓷藝術的新動向、新發展、新常態,這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展覽。
景德鎮作為瓷都,每年都有大量的展覽交流活動,但舉辦一個專業的陶瓷藝術展,我覺得是非常需要的。這個展覽已經體現了它最初設計的幾個特點,第一它是開放式的,第二它是一個高端的展覽,這兩點我們都做到了,我更希望這個展覽能夠實現它的第三個,就是持續性,能夠不斷地持續下去,因為這個展覽是我們國家目前唯一的一個國際性的陶瓷藝術創業者的展覽,學術水平也很高,放在景德鎮舉辦應該說和它的地位是相稱的,所以我希望這個展覽持續地開展下去,實現持續性和健康的發展。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苗登宇:展覽促進了國際交流,傳播了中國聲音
這次雙年展,是一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的一個非常好的實踐。我從作品里看到大家對社會的關注,對民生的關注,以及對我們文化藝術的關注。瓷的精神它涵蓋了很多內容,包括我們的創造精神,我們的工匠精神,以及我們在藝術教育方面人才拓展的意識和對未來發展的需求。
因為生活和藝術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所以從這次展覽我們能看出,都是扎根生活提取了很多藝術的養分,同時也激發了我們對生活方式的一些轉變,F在人們需求很高,對我們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對我們的生活方式需求已經不是單純的簡單實用了,人們有更高的需求和要求。我想這次展覽非常集中地體現了這些方面,這些方面也是我們文化教育和我們產業推廣非常重要的驅動能量,同時也是國際交流以及傳播中國聲音一個好的方式。
我想活動對我們的文化傳承、對我們的科技發展、對我們的民生和我們的文化創意產業,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也通過這種方式來傳播中國的聲音,傳播中國的故事,給我們的社會發展起到一個更大的未來的想象和實踐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