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遼寧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遼寧省菱鎂礦資源得天獨厚,已探明儲量占全國的85.8%,占全世界的20%。為推動鎂產業轉型升級、節能減排,實現高端化、規;⒓s化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遼寧省政府日前批準發布實施《鎂質耐火材料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并被列為強制性地方標準。
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標準化處處長孟祥民說,強制性地方標準是指在規定行政區域范圍內,為了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等,由權威部門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制定,并經所在地人民政府批準發布或者授權批準發布,在規定范圍內所有單位和個人必須強制執行的地方標準。根據相關規定,并結合我省實際綜合考慮鎂制耐火材料產生過程中產生的大氣污染物對人身健康的影響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將本《標準》列為遼寧省強制性地方標準,所有相關單位和個人必須強制執行。如違反本標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將會按照依法進行處罰。情節嚴重的,還將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據了解,鎂質耐火材料是鋼鐵、水泥、有色等高溫工業所需的基礎原材料,是遼寧省的資源優勢產業,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鎂砂行業雖然是一個小行業,但比較重要。
近幾十年來,鎂產業發展迅猛,遼寧省鎂質耐火材料生產企業達到800余家,有輕燒反射窯近2000座、重燒鎂砂窯400余座、中檔和高純鎂砂窯200余座、電熔爐1100余座、高溫隧道窯100余條。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技術裝備水平較低、生產效率不高、環境污染嚴重。
遼寧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趙恒心表示,此前,國家和地方還沒有專門的鎂質耐火材料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遼寧省鎂質耐火材料生產執行的是國家《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9078-1996)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但因行業針對性不強、指標不全,無法完全滿足鎂產業環境管理和執法工作需要。
2017年7月,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指出遼寧省鎂制品工業導致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問題,因此制定和實施新的標準勢在必行。
經過為期10個月的細致調研、嚴格論證和廣泛征求意見,我省完成了《鎂質耐火材料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編制工作。經環保部審核、省政府批準,于2018年8月9日正式發布。
《標準》包括前言、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大氣污染物監測要求、實施與監督共七個部分。
趙恒心介紹,《標準》規定了鎂質耐火材料工業生產企業或生產設施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以及實施與監督等相關規定!稑藴省愤m用于遼寧省行政區域內鎂質耐火材料工業企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鎂質耐火材料工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環境保護工程竣工驗收、排污許可證核發及其投產后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該《標準》不適用于鎂質耐火材料工業原輔材料的開采及選礦過程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
趙恒心說,《標準》將執行時段劃分。有組織排放(即有煙囪排放)限值要求對現有企業將分為兩個時段實施污染物控制。第一階段,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現有企業執行"現有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第二階段,自2021年1月1日起,現有企業將執行更為嚴格的"新建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另外,新建企業即在本標準實施之日起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通過審批的新建、改建、擴建鎂質耐火材料工業設施建設項目,2019年1月1日起按"新建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標準規定執行。
無組織排放(即無煙囪排放)限值要求對所有企業沒有時段區分,自2019年1月1日起執行"廠界顆粒物無組織排放濃度限值"。
趙恒心說,《標準》的出臺,為鎂制品企業生產裝備升級和技術改造提供了明確的方向,為污染治理技術篩選和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了污染治理水準,將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促進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布局,通過優勝劣汰、上大壓小、集約發展,更好發揮遼寧省特色資源優勢和有效利用,逐步扭轉過去粗放發展、無序開發、低水平競爭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