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 八一鋼鐵(600581.SH)發布業績快報之后,沉寂已久的鋼鐵板塊終顯龍馬精神。
1月10日,滬深鋼鐵板塊再次大幅上揚,鋼鐵指數漲幅高達2.39%。這已是其連續第4根陽線,近4日累計漲幅高達10.72%,在所有板塊中顯得異常突出。
市場人士透露,本次鋼鐵板塊集體大躍進的重要理由是,主力資金押寶鋼鐵股將于一季度出現的利潤暴漲。
當前,行業普遍共識是,即將于今年一季度結束的全球鐵礦石談判,將使作為鋼鐵行業上游的鐵礦石價格上揚30%以上,而目前國內鋼材價格飛漲,鋼鐵企業實際執行的成本仍是鐵礦石價格重估前的水平。因而,鐵礦石新價格執行之前,鋼鐵企業將獲得超額利潤。
八一快報引發價值洼地遐想
群雄林立的鋼鐵陣營之中,八一鋼鐵并不出眾。放眼不久前各間國內投行發布的2008年策略報告,八一鋼鐵似乎也鮮被提起。
然而,正是這個近乎被主流研究者遺忘的公司,1月9日發布的業績快報讓各界拍案稱奇:2007年八一鋼鐵實現營業收入127.91億元,同比增長46.4%,實現凈利潤4.055億元,同比增長157.6%,預計2007年每股收益達0.69元。
國信證券一份動態點評稱,上述成績“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快報發布當日,八一鋼鐵股價應聲漲停。
行業性重估浪潮到來之時,八一鋼鐵并非特例。 寶鋼股份(600019.SH)、 武鋼股份(600005.SH)、 鞍鋼股份(000898.SZ)等鋼鐵藍籌股的業績面紗也會被漸次揭開。
“八一的出眾,讓它們的成績更值得期待”,1月10日,深圳某證券營業部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當日,34家鋼鐵類上市公司中有32家正常交易,其中,下跌者僅2家。漲幅居前的華凌管線(000932.SZ)、 萊鋼股份(600102.SH)分別上漲7.67%和7.19%。
盡管股價受益于短期利好推動,但關注這一領域的研究者卻認為,鋼鐵板塊乃是目前A股中少有的估值洼地。
國泰君安證券在新發布的2008年鋼鐵行業投資策略報告中表示,與整個A股市場相比,鋼鐵板塊2007年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均高于A股市場平均水平,但其平均市盈率則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
目前,鋼鐵板塊動態平均市盈率只有23倍左右(扣除虧損和微利公司,下同),而A股市場平均動態市盈率在60倍,能源、原材料、工業等周期性行業平均動態市盈率也已達到56倍。
上述報告認為,2007年9月以來,鋼鐵板塊先于大盤進入調整期,歲末的估值水平(平均23倍PE、3.8倍PB)已接近港股市場(平均19倍PE、3.7倍PB)。雖然與國際市場(平均12倍PE、2.3倍PB)相比,A股鋼鐵估值仍嫌偏高,但考慮到A股作為新興市場,本身就具有高估值的特性,預計2008年A股鋼鐵板塊平均30%的利潤增幅,這也大大高于國際成熟市場中穩定增長的鋼鐵巨頭,顯示了其較好的成長性。
一季度超額利潤機會
2007年4季度,中國的鋼材價格已領先出動,幾大鋼廠紛紛調高2008年鋼材出口價格。
國泰君安證券統計,由于國內市場對螺紋鋼和普線需求旺盛,供應缺口較大,2008年的提價幅度最大,分別較2007年初上漲48.1%和44.5%;中厚板、熱軋卷板和熱軋薄板價格較去年初上漲27.8%、23.1%和14.8%,漲幅較小的冷軋薄板與無縫管也分別達到9.04%和9.14%。
市價走高,無非供需生變。
按中國鋼鐵協會近日發布的2007年11月鋼鐵產能數據,當月鋼材產量4767.57萬噸,同比增速僅13%,創下近年來產量增速最低點。這之前3個月,鋼材產量的同比增速分別為24%、20%和17%,下滑趨勢甚至有所擴大。
導致產能下降的主要因素依舊來自宏觀調控下,基于節能減排、關停并轉高耗能鋼鐵企業的政策因素。
2007年歲末,國家發改委與18省(市、區)簽訂第二批淘汰落后產能責任書,到2010年,累計關停和淘汰煉鐵能力與煉鋼能力將分別達到4931萬噸和3610萬噸,涉及企業573家。
顯然,行業管制政策鐵腕之下,國內鋼鐵趨緊依然延續可期。
海水與火焰往往并存。
2007年前11個月,鋼鐵需求大戶房地產業投資額1-11月累計投資同比增速仍高達34.2%;建筑業投資增速盡管略有下滑,但仍為16.7%;通用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與供應業分別為54.4%、9.5%,維持在近期平均水平。
供需背道而馳,漲價無可非議。
真正造就鋼鐵行業錄得2007年前11個月高達10.7%毛利率水平增速的,卻是至今鮮有變化的成本。
過去一年中,鋼鐵行業毛利率增速大大超越收入增速,鋼鐵行業毛利率水平不斷攀升。
目前,大洋彼岸,2008年國際鐵礦石談判正在進行中,按外界普遍預期,這份將于一季度敲定的新價目單,可能較上一年度價格大漲30%-40%。
然而,協議簽署前,國內鋼鐵企業執行的仍是去年的舊價格。兩相對比,巨大剪刀差的毛利率空間橫空浮現。
因而,基于超額利潤預期,鋼鐵股股價近日不斷上揚。
事實上,即便未來上游鐵礦石漲價成為現實,按目前國內市場供需局勢,鋼鐵企業的成本轉嫁能力也十分強。
國泰君安研究員預計,假定2008年進口鐵礦石合同價上漲30%,焦炭價格上漲15%,則平均噸鋼生產成本約上升340元/噸,鋼企只需提價5%-7%即可覆蓋這個成本漲幅。
近期,國內鋼價雖漲勢兇猛,但大多數品種價格仍大大低于2005年高點,因此鋼價繼續上調10%仍屬于下游可以接受的范圍,預計明年國內鋼材市場價格在成本的推動下將繼續上漲。(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