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在接受中國政府網采訪時表示,對當前價格總水平較快上漲性質的判斷還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但并不能認為當前已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他同時表示, 價格總水平漲幅較高的狀況可能持續。
曹長慶表示,當前宏觀調控采取的措施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是可能的。
一是目前我國宏觀經濟環境進一步改善,有利于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
二是商品供給充裕。我國糧食連續四年豐收,預計今年產量超過1萬億斤,可以保持價格的基本穩定。
三是國家財力充裕。我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今年1-10月份財政收入同比增收約1萬億元,目前的外匯儲備超過1.4萬億美元。少數商品,比如食用植物油這些商品國內供應不足,但是可以通過進口調劑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因而也可以保障國內市場供應。
四是經過這些年市場經濟的實踐,從中央到地方對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逐步深化,宏觀調控的手段、方式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工作經驗也日益豐富。這些都有利于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
曹長慶認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傳導,是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具體而言有三個因素,一是由于國際市場石油價格高漲。一方面直接推動消費價格上漲,另一方面造成部分玉米轉化為燃料乙醇,一部分大豆轉化為生物柴油,從而推動糧食和食用植物油價格大幅度上漲;二是澳大利亞、加拿大、阿根廷等小麥主產國因干旱連續兩年減產;三是美元貶值。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大部分用美元標價,2005年以來,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大幅度貶值,導致國際市場石油、鐵礦石、糧食、大豆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曹長慶稱,從目前形勢來看,綜合國際、國內各種因素分析,目前價格總水平漲幅較高的狀況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就備受關注的煤電聯動問題,他表示,國內電煤價格較1月份平均每噸上漲人民幣25元,漲幅約10%,按照煤電價格聯動的機制,煤炭價格上漲以后應該相應調整電價,但是今年沒有進行調整,主要是考慮今年價格總水平上升幅度較大。同時電力企業單位煤炭消耗大幅度降低,再加上加強管理,節能降耗,所以企業發電效益可觀,消化了很大一部分煤炭價格上漲的壓力。這是今年沒有進行煤電價格聯動的重要原因。
曹長慶表示,政府正在研究是否提高國家規定的電價以反映煤炭價格的上漲,但究竟什么時候聯動,需要認真地進行研究。(中國資本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