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CPI指數飆升,央行也連續加息,而且看來欲罷不能。多次貸款加息,對我國汽車業的發展和車市的影響如何?
先看貸款加息對汽車制造業的影響。當前出現的汽車產能過剩,國家發改委的評斷:只是總量過剩中的結構性過剩,同時存在部分車型供不應求、生產能力不足的現象。國家發改委認為,對產能利用率高、產品供不應求的企業,國家繼續給予支持;對產能利用率明顯不足、產品供過于求的企業,則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國家適當提高投資準入條件,控制新建整車項目;同時推進汽車生產企業的聯合、兼并和重組。因此,對于有市場、有需求、有發展前景的汽車工業,“穩中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合理調控貨幣信貸投放”措施,對汽車工業只會使其“又好又快”發展,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國家開發銀行承諾“十一五”期間,給奇瑞143億元貸款,幫其實現15萬臺發動機換型改造等擴大產能,中國進出口銀行也為奇瑞提供50億元“出口信貸”支持。
貸款加息對汽車流通業應該說有點負面影響,但并不大。負面影響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銀行對有些經銷商的貸款可能收縮,導致經銷商資金緊張,經營困難;二是即便不收縮,經銷商因貸款加息而增加資金使用成本,提高經營風險。說負面影響力不大,是因為自2004年4月份起汽車市場一度低迷后,像一汽豐田等絕大多數制造商或供應商,普遍減少汽車經銷商和流通領域的商品車庫存,經銷商庫存資金的壓力不是最大;像北京現代等企業,則爭得商業銀行等金融企業的支持,保證經銷商經營必要的資金周轉。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經銷企業,有的壯大為汽車銷售集團,資金實力或資金運作能力很強。
貸款加息對汽車私人消費的影響,同樣很小。首先是我國私人汽車消費信貸自2004年至今,幾乎處于萎縮、停滯狀態,目前通過信貸方式購車的比例很低。一方面由于車價連年下降,消費者如果買車,寧可一次性付款,也不愿貸款支付“冤枉”的車價及其衍生的利息。在十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廠家用“車貸貼息”、甚至“零利率貸款”等手段促銷,如一汽大眾聯合一汽財務公司,曾在京津地區推出過“車貸貼息、‘油’禮相送”的貸款購車活動,既代客戶支付最高3000元的利息,又送汽油票。上海通用日前也聯手上汽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啟動“2007別克精英理財計劃”,實施零利率貸款購車服務。類似促銷舉措使得消費者即使接受汽車消費信貸,也無需承擔或承擔較少的貸款利息。
信息來源:中國鋼鐵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