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氣污染防治力度不斷增強,天然氣市場化改革舉措密集出臺,天然氣的市場競爭力持續回升。
19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2017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表示,天然氣是我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實現主體能源綠色低碳更替的重要基礎。加快推動天然氣發展,應該是我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的戰略舉措和現實選擇。
還有2/3人口的天然氣市場需開拓
我國天然氣發展潛力巨大。
在當今世界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中,石油約占33%,天然氣約占24%,核電和新能源約占15%;而我國2016年石油、天然氣、核電和新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分別約為18.3%,6.4%和13.3%——差距最大的也是發展潛力最大的便是天然氣。
“我們國家13.7億人口,按照去年約2100億立方的天然氣消費總量測算,現在我們涵蓋的總人口是四億多一點,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的天然氣供應只能滿足全國三分之一人口的需求,還有三分之二的市場需要我們去開拓。” 努爾·白克力說。
2020年要實現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占比10%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努爾·白克力指出,為實現這一目標,要實施城鎮燃氣工程,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和大氣污染防止重點地區“煤改氣”,快速提高城鎮居民燃氣供應水平,打通天然氣利用最后一公里。
努爾·白克力強調,要實施天然氣發電工程,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鼓勵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有序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推動天然氣與新能源的融合發展;要實施交通燃料替代工程,提高天然氣在公共交通、貨運物流中的利用比重,在京津冀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地區加快推廣LNG重卡替代柴油重卡,加快加氣站建設;提高工業燃料升級工程,鼓勵玻璃、陶瓷、建材、機電紡織等重點工業領域的天然氣替代;同時,還要加大常規天然氣、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和利用,增強國內供給;要加快天然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要加大儲氣調峰建設,大幅度提高儲氣調峰能力。
去年六地用氣超百億立方米
在上述論壇上發布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205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6%,增速超過2015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增至6.4%。
受氣價走低、清潔取暖和新型城鎮化等利好推動,城鎮燃氣和天然氣發電消費增長明顯。
《報告》顯示,2016年,城鎮燃氣和天然氣發電增長明顯,兩者的天然氣消費量分別由2015年的628億立方米、284億立方米增至2016年的729億立方米和366億立方米,在天然氣消費總量的占比分別由32.5%、14.7%提高到35.4%、17.8%;工業燃料消費量為712億立方米、在天然氣消費中占比達到34.6%;化工用氣略有下降,為251億立方米,占比從14.6%降為12.2%。
從天然氣消費的區域分布上看,我國天然氣消費主要集中在環渤海、長三角和東南沿海地區。《報告》顯示,2016年三個地區天然氣消費量1019億立方米,占比達50%。用氣超過100億立方米的省份(自治區、直轄市)有江蘇、廣東、四川、新疆、北京、山東,其中山東天然氣消費量首次超過100億立方米。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天然氣消費的季節性差異有增大的趨勢。2016年全國冬夏季平均峰谷差達到1.7:1。受到煤改氣冬季清潔供暖工程推進影響,華北地區冬夏季峰谷差進一步加大。
此外,我國天然氣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強。2016年,國內天然氣產量1369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7%。其中,頁巖氣產量7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2%;煤層氣地面抽采量約45億立方米,較2015年略有增長。煤制天然氣21.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川渝、鄂爾多斯、塔里木和海域四大氣區產量總和1115.9億立方米,占全國總產量的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