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14日就新修訂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7年本)》公開征求意見,與現行目錄相比,新目錄提出要鼓勵信用卡網絡服務、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服務體系建設等金融服務業,同時將一批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列入2008年和2010年年底前的淘汰清單。
昨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消息,作為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等常規能源的重要補充,油頁巖、油砂等“非常規”能源將在未來幾年得到信貸、稅收等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發改委在最新公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中,“油頁巖、油砂、天然氣水合物等新能源勘探及開發”被列到了鼓勵類投資目錄;而在2005年公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簡稱“2005年本”)中,對這一類別的描述僅為“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
征求意見稿中首次提到的油頁巖和油砂,屬于典型的非常規能源。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在《釋放中國的能源潛力》報告中的預測,如果中國愿意和跨國能源公司共同開發境內的非常規能源,中國能源供應緊張局面將得以根本改善。該報告提出,我國非常規能源的儲備比常規能源儲備多16倍。其中,油頁巖是一種蘊藏量十分豐富卻幾乎未被很好利用的礦產資源,儲量大約為2萬億噸,相當于800億噸頁巖油,僅次于美國、巴西和俄羅斯,居世界第四位。如果這些非常規儲備能夠得到很好地開發,在2015年,它們將每天產生180萬桶原油。
專家指出,鑒于加快能源勘探步伐、提高能源自給量是我國政府保障能源安全的一貫政策,因此,除常規的石油、天然氣外,政府越來越重視非常規油氣的勘探開發,將其作為常規石油資源的重要補充,并在能源生產供應規劃中一并考慮。
此外,作為環保高效的新能源,液化天然氣(LNG)產業也將得到政策鼓勵。征求意見稿提到的鼓勵投資類別還包括“原油、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成品油的儲運和管道輸送設施及網絡建設”;而在2005年本中,液化天然氣及配套設施則沒有被提及。
發改委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的姜鑫民預測,2010年前,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將達到1000億至1200億立方米,而產量將達到900億至1000億,兩者之間的微小缺口,還可以通過促使中石油等三大公司增產的方式彌補。而到2010年至2020年,中國的天然氣需求將達到2000億至2400億立方米,龐大的缺口只能通過進口彌補。屆時,液化天然氣的儲運和管道輸送設施必須基本建設到位。
記者還從發改委了解到,對于油頁巖、油砂、液化天然氣等被列為鼓勵類的項目,在按照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進行審批、核準或備案之后,各金融機構將按照信貸原則提供信貸支持,這些項目還將得到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鼓勵。
為了保障新能源的合理利用,征求意見稿還提出,陜、蒙、晉、皖等13個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區基荷燃氣發電項目、天然氣制甲醇項目、以天然氣代煤制甲醇項目屬于限制類。對這些項目,投資管理部門不予審批、核準或備案,各金融機構不得發放貸款,土地管理、城市規劃和建設、環境保護、質檢、消防、海關、工商等部門不得辦理有關手續。
房地產
新目錄仍限制別墅開發
對房地產業而言,新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7年本)》中的內容與2005年本相比變化不大。鼓勵類目錄依然是大打“綠色”建筑牌,只是新增了兩個項目;限制類目錄則仍直指別墅類房地產開發等內容。
新目錄中與房地產業有關的如“建筑業”,國家依然鼓勵節能省地型建筑和綠色建筑的開發,高層建筑與空間結構技術開發,建筑節水、節能、節地、節材及環保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等9個項目;又如“城市基礎設施及房地產”,新目錄則比舊目錄增加了污水處理廠工程改造,及建設和城市建筑供熱平衡與節能控制系統技術開發及應用兩個項目;另外,城市公共交通建設、城鎮園林綠化及生態小區建設、國家住宅示范工程建設等20個項目,也依然得到國家產業支持。
而限制類目錄中有關房地產業的沒有發生變化,別墅類房地產開發、高爾夫球場和賽馬場3大項目依然受限。
汽車
汽車業發展首推節能環保
新目錄明確了汽車產業改革發展的未來方向是節能環保、結構優化。跟2005年本相比,國家對節能環保的要求已經提到了新的高度。
具體而言,國家除了繼續鼓勵發展壓縮天然氣、氫燃料、合成燃料和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外,首次提出鼓勵發展生物燃料、二甲醚類燃料以及靈活燃料汽車;鼓勵汽車、摩托車整車及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系統設計開發;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型小排量乘用車、城市用低底盤公共汽車開發制造;取消液化石油氣、醇醚類燃料汽車的生產計劃;以及轎車用柴油發動機開發制造和小排量經濟型乘用車、集裝箱運輸車、多軸大型專用車輛的生產計劃。跟2005年本相比,新目錄還增加了兩條內容:汽車模具、夾具、檢具等通用設備設計與制造;油車、柴油車尾氣凈化裝置制造,柴油車排污控制配套設備制造。
業內人士指出,新目錄的出臺將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結構調整產生重大影響。國家對小型車有了嚴格規定,兩廂車長不大于4米,三廂車長不大于4.2米,客觀上避免了小車越造越大的趨勢,與中級轎車形成一定的差距。
業內人士分析,新目錄的出臺也開創了中國汽車市場新的競爭態勢。首先,鼓勵小排量、節能經濟型轎車的生產研制開發,有利于以小排量、環保功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為主導產品的企業致力于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新技術產品的開發,不斷提高汽車制造技術,獲得差異化優勢,提高市場份額和競爭實力。其次,在生物燃料和二甲醚類燃料開發以及混合動力、性價比或者與外資合作等方面,具有優勢的企業將獲得新的政策“照顧”。
煤電
抬高煤炭開采門檻調降火電關停指標
新目錄調高了煤炭產業進入門檻,而在淘汰事項方面沒有太大變化。新目錄限制單井井型低于以下規模的煤礦項目:山西、內蒙古、陜西120萬噸/年;重慶、四川、貴州、云南15萬噸/年;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9萬噸/年;其他地區30萬噸/年。
而2005年本的限制類標準是:單井井型低于以下規模的煤礦項目:山西、陜西、內蒙古30萬噸/年;新疆、甘肅、寧夏、青海、北京、河北、東北及華東地區15萬噸/年;西南和中南地區9萬噸/年;開采極薄煤層3萬噸/年。
新目錄對電力行業調整主要體現在節能降耗。目錄的限制類定義為:除西藏、新疆、海南等小電網外,發電煤耗高于286克標準煤/千瓦時的發電機組。而2005年本的這一指標為“高于300克”。
另外,新目錄在電力部分添加了淘汰的內容:運行滿20年、單機10萬千瓦級以下的常規火電機組;設計壽命服役期滿的單機20萬千瓦以下的各類機組;供電標準煤耗高出2005年本省(區、市)平均水平10%或全國平均水平15%的各類燃煤機組。對于新目錄的調整,專家指出,我國發電裝機近年增長迅速,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已經緩解。國家適時提出淘汰小火電機組,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