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模型進行的計量判斷,我們認為,2002年至2004年是我國經濟新一輪增長周期的擴展階段,并直接導致2003年起實際GDP增長速度超過潛在GDP增長速度。
2007年
投資增速或加速回落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2006年持續了2005年高速增長的態勢,使中國經濟達到近10年來增長的高峰,但從今年各季度的增長狀況來看,三、四季度持續向潛在GDP增長速度回歸,使第四季度GDP增長速度低于2005年以來的平均水平。這種較大幅度的回落,不僅表明今年各種持續緊縮性政策發揮了實質性的作用,也預示著2007年前幾季度將持續這種回落態勢。
我們預測,如果明年延續目前的"雙穩健政策"和"有選擇的緊縮政策",明年經濟增長將延續2006年后半期的態勢進一步回落,實際GDP增長速度我們預測為9.25%。我們認為這一水平是中國宏觀經濟的過度收縮。
這尤其表現在投資方面。與GDP增長相似的是,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為近5年的新高峰(28.2%),投資速度在第三季度開始高位回落。如果按照現有的"雙穩健政策"和相對緊縮的措施,2007年的投資速度不僅會延續2006年下半年的回落趨勢,而且會出現加速回落的趨勢。預計2007年的固定投資增長速度將下降到23%,該增長速度低于2003~2006年平均水平3.65個百分點。這可能是2007年實際GDP增長速度略低于潛在GDP增長速度的核心原因之一。
今年下半年
投資或收縮過度
但是我們認為,2007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3%的預測水平會相對不足,今年下半年的投資收縮可能過度了,明年應當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5%~27%)。
我們的依據是,本擴張階段的高速投資速度并沒有帶來生產資料價格的快速上漲,也沒有帶來零售商品價格的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投資高增長沒有帶來上游產業的短缺問題,也沒有帶來下游產品的過剩問題,中國經濟沒有出現普遍的短缺或產能過剩問題。
我們還認為,本輪投資高增長與之前的投資膨脹有著本質的差別,投資選擇有堅實的市場基礎和效益基礎,基本是市場自發選擇的結果。一是投資資金來源日益市場化,今年上半年政府投資僅占全部融資的13.6%,企業自籌資金和各種外資占比高達60%以上;二是投資主體也日趨市場化,今年前三季度投資構成中非國有部門占比達到68.6%;三是利潤率和資本收益率持續高位攀升,近幾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持續保持在高位。因此,除非投資市場存在嚴重"市場失靈",政府不宜過度遏制投資增長。
我們還認為,中國高速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有深刻的中長期結構基礎,中國高儲蓄率決定了中國必定有高投資率。如果在儲蓄率沒有降低的前提下對投資率進行大幅度調整,其結果要么是凈出口大幅度上升,要么是宏觀經濟出現大量閑置資源,兩種結果都是中國目前宏觀經濟難以承受的。還有,中國的人口結構、新型國際分工格局,以及中國當前所處的重工業化階段都需要高速增長的投資提供相應的資本積累。
因此我們認為,2007年中國宏觀經濟的政策核心要點應該是,改變目前強制投資急劇下降的政策導向,由"偏緊"向"中性"方向調整。(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