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9月份一系列敏感經濟數據將陸續發布。業內人士預計,繼8月份CPI漲幅創近11年新高后,9月份CPI仍維持在較高水平。而為了盡快糾正負利率的局面,央行年內可能繼續加息。
CPI或于9、10月份見頂
中金報告認為,通脹仍在控制范圍內,非食品類通脹沒有跡象傳導至非食品價格,所謂中國進入“全面通脹時代”并無根據。
根據目前國內幾大機構的預測,9月份CPI漲幅預計在6%以上,甚至有機構認為會達到7%。
中金公司昨天發布的最新報告預計,9、10月份CPI仍將保持高位,但四季度通脹將放緩,年內央行仍有加息一、兩次的可能性,而且短期利率的上調幅度可能大于中長期利率。報告認為,通脹仍在控制范圍內,非食品類通脹沒有跡象傳導至非食品價格,所謂中國進入“全面通脹時代”并無根據。
申萬高級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也認為,年內CPI的高點將出現在9、10月份,CPI漲幅將突破7%,今年全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預計到5%左右。
CPI四季度增速將放緩
同時,記者昨天多方采訪獲悉,隨著豬肉價格的企穩以及央行連續加息的效應,業內經濟學家普遍估計CPI四季度增速將放緩。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對記者表示,12月份CPI增幅可能會出現大的回落,“這也是由于去年第四季度CPI偏高所致,今年第四季度的CPI增長相對前段時間將有所回落。”祝寶良稱,在第四季度CPI高位企穩的情況下,明年的物價水平還將處于較高水平,特別是隨著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進程有可能掀起新一輪的漲價效應。祝寶良認為,今年還應該加息1至2次。
央行調息幅度或加大
而就在上月底,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分析當前國內經濟形勢時指出,中國經濟形勢總體良好,但經濟運行中投資增長過快、貿易順差過大、信貸投放過多等問題依舊突出,并且還出現了通脹壓力和資產價格持續上升等問題。
為此,會議提出,應繼續實行穩中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適當加大政策調控力度,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針對“適當加大政策調控力度”這一說法,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負利率的狀況仍沒有改變,央行可能會加大加息的幅度,比如一次性加息54個基點。
短期利率有大幅上調的需要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近日表示,已經發生的通貨膨脹率是過去的事情,而現行的利率是針對未來的。目前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的利率按復利率算分別為3.87%,4.97%和5.12%。與這些利率對應的通貨膨脹率是未來一年、三年和五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就未來一年而言,通貨膨脹率下降到3%以下是有很大可能的(指2008年10月的同比通貨膨脹率),而未來三年和五年平均的通貨膨脹率超過3%的可能性很小。由此來說,目前的三年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已經不低,比較過去的真實利率可已經相當高了。三年和更短期的存款利率仍然有上調的需要,特別是短期利率可以也應當較大幅度上調以實現緊縮的目的。
中金昨天發布的報告同時認為,中國會加快匯率升值,以應對外匯流入同時并降低輸入型通脹。此外,鑒于目前外貿順差過高,基礎貨幣投放過快的情況,央行可能通過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特別國債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等進一步加大對沖力度,控制貨幣增速,并加大窗口指導以控制信貸。
視點:
中金:我國出口增速下行風險較大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8日出爐的宏觀經濟月報(2007年9月)認為,美國房市調整已越來越影響到實體經濟和消費領域,美國消費增速的下滑將進一步影響我國出口貿易。而由于出口訂單存在時滯效應,未來我國出口增速下行風險仍然較大。
該報告認為,美國次貸危機只是序曲,美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將是房地產價格泡沫破滅。房價下降對美國實體經濟和消費增速影響深遠。報告認為,美國消費增速下降將直接影響我國出口。報告預計,如果美國消費下降1%,我國出口增速在未來兩年將累積下降5-6個百分點。而由于出口訂單存在時滯效應,中國目前的出口增速反映的仍是前幾個月訂單的完成情況,近期美國消費者信心的下降尚未充分反映在當前的出口數據中,因此未來我國出口增速的下行風險仍然較大。
中金公司還提醒投資者,鑒于美國房價調整和次按危機導致其消費進一步放緩的可能性較高,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仍有下行風險,在目前股票市場估值偏高的情況下,投資者應當警惕企業可能出現的主營業務盈利增長能力下降。
中行:商業銀行干預流動性能力減弱
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昨日發布的最新一期研究報告預計,9月份中國CPI同比會增長6.1%,相比8月份數據有所下降,央行加息緊迫性降低。不過考慮推漲資產價格的因素,央行仍有必要采取加息的姿態,以穩定總需求和避免投資品泡沫過度膨脹。
報告表示,通貨膨脹率回落可能帶動通貨膨脹預期降低,如果回落趨勢能夠維持,央行加息的緊迫性降低,但是目前-2.2%左右的實際利率水平和高企的資產價格仍然要求央行保持繼續加息的姿態。
報告預計9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仍然維持在2500-3000億元,到第四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才會有所回落,受此影響9月份M2的增長速度很難回到16%附近,預計可能在17.5%左右。
報告指出,流動性過剩的狀況可能已經開始發生變化,股票市場發展和實際負利率已經使得大量存款活化為投資,從而加大全社會的總需求。商業銀行對于流動性的干預能力越來越弱。
中行報告稱,從M1增速遠超M2增速,以及商業銀行的超額儲備率正在降低等方面可以看出,目前流動性過剩的特點正在發生變化,流動性的波動性正在加大,當商業銀行對于頻繁大幅波動的流動性無能為力的時候央行對于流動性的調控能力就會下降,央行應該根據流動性變化的新特點選擇調控工具和制定貨幣政策。
報告表示,目前,中美利差繼續縮減預期已經形成,這將促進熱錢的涌入,進一步提高我國資產價格。央行日前公布的個人住房消費貸款的新措施可能使得部分房地產投機資金轉入股市,催生股市更大泡沫。央行面對新的形勢很可能在物價回落的情況下繼續保持加息的姿態,以穩定總需求及避免投資品泡沫過度膨脹。
高盛:PPI落后CPI走勢將持續
在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的上漲速度連續四年超過消費價格指數(CPI)之后,今年以來所公布PPI開始落后于CPI。高盛昨日發布報告表示,PPI落后CPI的走勢將會持續。
高盛認為,關于今后CPI漲幅會放緩的猜測是錯誤的。在高盛看來,CPI與PPI走勢的轉變可能體現了人民幣升值引起的相對價格的變化。人民幣的升值使得相對價格和利潤分布更有利于下游的非貿易品行業,而不是上游的貿易品行業。隨著中國繼續推動人民幣升值并采取其他支持內需的政策,這種趨勢的轉變可能會持續下去。
高盛認為,憑借對資本和銀行信貸的控制,中國的貨幣當局能夠同時影響其匯率水平和國內的通貨膨脹率。因此,名義匯率的提高可以帶來實際匯率的升值,進而導致貿易品行業與非貿易品行業相對價格的變化。這種相對價格變化也帶來了相對利潤流向的改變,更有利于非貿易品行業。由于中國繼續推動其名義匯率上升并采取其他支持內需的政策,非貿易品行業價格和利潤的相對出色表現也可能會持續下去。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受益于國內需求的行業,尤其是消費品和金融服務業的投資價值顯現了出來。(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