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轉爐合理爐型是提高轉爐整體工藝操作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措施。合理的爐型控制為:
1優化濺渣護爐工藝。
1)濺渣護爐效果的因素有爐渣性質、濺渣量、濺渣用氮氣壓力和濺渣時間。濺渣過程應避免爐渣堿度高、濺渣時間過長、渣中高熔點氧化鈣和氧化鎂質量分數高,否則高熔點物質會堆積在爐底,爐內有效容積減小,爐型合理性受到破壞。
2)控制爐渣粘度,合適的粘度能確保爐渣能掛在爐壁上,而粘度取決于熔渣中氧化鐵等,而這與終點碳息息相關,如用低碳Si-Mn合金代替高碳錳鐵,可提高冶煉終點碳;出鋼過程中調渣,在吹煉前期加入適量白云石,降低酸性爐渣對爐襯侵蝕,出鋼時加適量的鎂粉以調渣,確保濺渣效果;用白云石代替輕燒鎂球造渣,提高初期爐渣的氧化鎂質量分數;實行低堿度、小渣量操作。每爐爐渣量為1.2t,R=2.8-3.2,渣中w(FeO)=15-18%,w(MgO)≤8%,可以使高熔點的爐渣融化掉,防止爐底上漲。
3)合理的濺渣工藝。工藝中重要的因素是合理的濺渣用氮氣壓力、濺渣時間、濺渣槍位。合適的濺渣用氮氣壓力p=0.85-0.90Mpa,否則過大加速侵蝕,過小動力不足,造成爐底上漲;濺渣時間控制在1-1.5min,這樣當短時間向熔融爐渣吹入大量氮氣會帶走大量熱量,使爐渣和爐壁迅速降溫,當溫度低于液相線溫度后,爐渣能附著在爐襯表面并燒結凝固成濺渣層。
2爐口轉外側防氧化處理。
密封效果不佳時,爐襯外側的爐襯轉會發生脫碳反應,侵蝕加快,維護困難,發生竄鋼,影響爐型控制。
1)在砌爐過程中降低磚層高度,在襯磚上部用耐火泥找平、壓實。
2)在耐火泥層上面加一層絕熱氈,隔絕空氣,避免空氣沿耐火泥與爐帽法蘭之間的空隙進入爐襯,造成襯磚外側氧化。
3優化砌爐工藝。
出鋼口套管采用分節出鋼口套管,因為整體套管,體積較大,整體壓力成形困難,整體強度偏低,影響壽命,改將出鋼口套管在長度方向上分為若干小段,相互扣結,再在內側用套筒連接,這樣提高了強度。此外爐襯采用14A鎂碳磚,可以提高壽命。